“非主题性”,不是就一“事”论某事,而是就一“事”论某类事。这“类”事代表一种现象、一个种类。这种现象或者这个种类,可以超越这件“事”的本身。
比如,我们到某地采风,描述此地”某人“在做”某事“,其实”某人某事“也可以在他处出现,他(或它)具有代表意义,超越了地域、时间。
继之而来,“某人某事”的“故事”就可以“非完整”,文本也就可以”非结构性”,“故事”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不针对当前,也不专指从前和未来,只针对“现象”本身。
“非”不是专指,而是具有代表意义,是超越了空间和时间,对“事”(或者现象)的“专”,“介入”(深入)其中,去”蔽“(恶,被遮挡住的东西)求“敞”(公正)存”真”(善),让人向上、向善,所以和体制无关,只与人性有关。
“非主题性”不是“专指”;
“非完整性”是“以小见大”;
“非结构性”不是“非善即恶”;
“非体制性”是与政无涉。
从真实的人或事中,寻找恶的根源,求取如何为善的根本。发现问题、剖解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