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起床,趁着晨曦的凉爽,和妈妈一起去邻组的稻田补秧。昨日下午,也和妈妈一起,在此补秧。这片地,在翻耕时,耕田师傅干活不过细,致使田地不平整。田中隆起处,水难以覆盖,撒下去的稻种,逢天干,则晒死,逢雨天,则被冲走,因而田中禾苗生的极不匀整,一片密,一片稀疏,一片无苗。若不对稀疏或无苗处进行补秧,该片水稻势必减产。
补秧的操作,很简单,将密集处的禾苗,拔出一部分,补插到稀疏处或无秧处。但水田泥软,行走不便,站在田中,因无有力支撑,久了,双腿会很吃力。拔秧插秧,均要面朝田地,曲腿脚,弓腰,手脚均要动,不能快,也不能慢,没走稳,极有可能跌倒田中,沾染一身泥水。拔秧插秧,力气要恰到好处,拔轻了,拉不出,拔重了,秧苗断。插秧轻了,插不稳,重了,也不稳。这份活看似简单,却要小心翼翼。
近几日高温,太阳一出天地沸腾,人一动,便挥汗如雨。在田中劳作,注定湿身,湿个透。汗不停的往外涌,凝成豆,滚滚而下,淌过额头脸颊,滑到脖子,均是小事,若汗珠流入眼眶,会感觉眼睛辣辣的,想搓揉缓解疼痛,却满手泥水,左右为难。
自己不下地干点农活,就真的无法体会种地之辛苦。想当年父母种地30亩,全凭二人之力管理,所吃的苦,难以想象。尤其到双抢时节,无异于打仗,为抢收早稻,播种晚稻,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头顶烈日,脚踩稀泥,干完一场,简直要脱层皮。若风调雨顺年成好,倒也不枉辛苦一场。但唯独那时候,不是洪水,就是干旱。加之农业税收之重,谷价持续走低,种田,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于是很多人被逼无奈,纷纷离开田地,另寻出路。
就在那时,爹妈毅然决然,外出做点小生意,拼搏十余载,念及家中有老母,又回到家中。虽略有积蓄,但父母闲不住,于是又回到了田陇之间。现在种地,政策好,粮价高,种得好,能为家中添一份不小的收入。
我问母亲,何时才不必干这么辛苦的活,母亲说,等我抱孙了,就一心帮你们带孩子。
在土地中摸爬滚打了近半生的父母,也让自己成为了一片土地,不懒散,不闲逸,不停歇,不索取,一心奉献。
即便自己有了孩子,父母在帮忙照料之于,依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在土地上的劳作。自己每年不论多忙,也要抽点时间,回来与父母一同干点农活。生于兹,长于兹,无论行多远,思多远,本色不可失。
我们的本色,便是于血液之中,流淌着一股大地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