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故事,讲一个没落的八旗子弟到茶馆去吃早餐,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还极力掩饰酸穷气,非常有趣。他为省一文钱,自带茶叶去泡,偏偏伙计不识趣嚷嚷:“茶叶怕少了罢?”他哼一声说,“这是西洋红毛法兰西龙井,只要三二片就够了,泡多了太香,一天都不想喝茶了。”茶冲好后,他就着白汤的茶水吃烧饼,烧饭上的芝麻粒掉在桌子上,要捡起来吃,又好面子不肯直接捡,于是想出个办法,用手指醼着唾液在桌上写字,顺道那么一粒一粒粘起来就吃了。正装着起劲,他儿子跑来喊他,说:“妈妈要起来了,没裤子穿,爸爸你快回去吧。”原来,家里就一条裤子,被他穿出来了,他老婆就没法起床了。便是如此,这旗人也有话说:“都是在家应酬借钱人的话,孩子听惯了,开口就是穷话。这茶馆里又没人要借钱,那用得着?”及至最后,却是一文钱茶钱也拿不出,还抵了手帕才被放走的。
在吃饭上装,这也是个极品了。故事是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看到的,讲的是晚清时期,不过,时过境迁,朝代改变,人性却极难更替,到了现代,在餐桌上装模做样、装腔做势的还大有人在。比如平时庸庸碌碌,一上饭桌就成了风云人物的,整个饭局都是他的能耐故事;也有那些酒量不大,但是打肿脸充胖子使劲灌的,最后醉的跟个死猪一样;还有本只惯吃米饭面条,请客偏要去吃牛排,还要五分、七分熟的,血乎拉的回来拉好几天肚子……
个中土豪极品也有,到个苍蝇小店,一进门冲着人多的地方大喝:“二斤重的龙虾来两只!啥?没有,刀削面有吧?来一碗!”这种太戏剧化的场景相声里多些,现实中一般很难得见。不过,我倒也见过一次类似的,两中年男人,冲着门口的盒饭快餐进店,却胡乱点一气炒菜。东点没有,西点没有,变来变去,折腾的服务员快露凶相了,才万般无奈又心安理得的,去盛份盒饭了事儿。真不知是装给对方看,还是装给自己看,反正,我看的是差点笑喷了。
这些个场景要么出现在一些苍蝇小馆中,要么就是顶尖的高档酒店中,反而是中档小店或者一些快餐连锁中少一些。比如现在的一些仿西式快餐连锁经营的面店粉店、肉夹馍卷饼火烧店、饺子馄饨店之类,进店的人群其实也鱼龙混杂,但是大都安静吃饭,小声聊天,或者专心看手机,并没有什么表演可看。除了人群的原因,大约也是因为这种地方实在装不起来,菜单挂在墙上,就那么几种,菜品标准化,差的只是口味,其实都是同一档,价格相差也不多,没什么空间。其实这样倒也人气旺盛,成了一个可以单纯吃饭的地方。大家都自顾吃自己的饭,不去理会别人,也不会想到会被别人关注,在平等的环境中,人的心态也会更平和安定一些。
但若说快餐连锁是发扬了西方的平等理念,却也不尽然。西式快餐麦当劳、肯德基之类虽然平民,各等市民也都习以为常,但灰头土脸的农民工兄弟们一般是不进的,一则吃不惯吃不饱,二则价格还是偏高,一只汉堡的价能吃两碗面了,显然不划算,再则就是氛围还是格格不入的,处在其中非常不自在。这也难免,现在虽然没有明显的社会等级,但是个人身份认同多少还是会有,便是常去肯德基的学生党、小白领、中产家庭,其实也未必常去同是西式的星巴克、比胜客,原因与上相似,不外乎口味、价格和氛围。这中间其实是有一种无形的划分在里面的,现在的商业理论管这个划分叫做定位。
到定位与自我认知不符的地方,由其是高攀某一个定位的时候,就多少会装一些。我记着第一次去比胜客吃下午茶,是和一个不太熟识的客户,为了显示自己似乎经常出入的样子,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我一直觉得旁边黑衣待者那高冷的眼神,似乎一眼已经看穿,我不过只是发了工资去吃个肯德基的主儿,当时更囧,也就更装了。没自信,没底气,心虚,感觉环境高出了自我认同,或者想拔高一下认同,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就装装样子安慰一下落差感,这应该也是一种调节法,基本上等同于精神胜利法吧。
在西方本土大众化平民化的快餐品牌,到中国就发展出了明显的定位差异,不知道是入乡随俗,还是骨子里对差别偏爱的不经意流露。众所周知,英国还有女王和贵族的,法国是奢侈品的故乡,据说奢侈品向上追溯,都可以追到贵族身上。中国有钱有闲一族跑到英国或者香港去喝地道下午茶,也不知道是为了喝一口茶,还是为了其他什么。而原来,中国的茶叶在西方贵族阶层是风靡的,为了扭转茶叶和瓷器丝稠等导致的贸易逆差,终于也是开始了不愉快的鸦片记忆。到现在却又反过来,要去学英国人喝下午茶了。
这就远了,刚才说到农民工兄弟不去吃汉堡,在我的城市,他们最常吃爱的是一种外地美食——牛肉板面。板面的面条宽阔筋道,汤汗油辣浓香,滋味厚重,干力气活的人把这一碗面,又当饭又当菜,食量大的人就着一块钱馒头,就吃的饱饱的,又舒坦又便宜。市里的各个路边巷里,满布着板面摊,渐渐压倒拉面和刀削面,成为主角。
几年前板面的招牌上常写的是正宗安徽板面,但是遇到的熟识的安徽人,樊谈起来,他们大都还失口否认板面是安徽料理。近来细究,发现原来板面起源于安徽西北的一个小县城——太和县,现在也有认真的,招牌又都改成正宗太和板面了。没有在本地流传开来,却在北方遍地开花,大肆蔓延,这也算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了。
但是,如此之多的板面摊、板面店,单指着农民工兄弟们,倒也养活不起来。饭点时,这一张张油腻的低桌前小凳上,人满为患的,可不光是一身灰土的力气活人,还有叽叽喳喳的学生族,着各种工装的小白领,和各色看不出身份的身着光鲜之人。原来公司的总经理、副总和其他高管就常爱到门口的小摊上吃板面;早之前的公司,每去买板面的时候,财务总监都会叮嘱帮忙带两份回来,一份是她的,一份是副董事长她老公的。大约,这种平民美食,也征服了不少这些高薪阶层。
市里有一个板面摊做大了,被媒体反复宣传,近乎于炒作了。据说这个板面摊每餐都排长队,有大几十张桌子,能同时容纳几百人同时就餐,而路旁停放的各色车辆中,不乏宝马、奔驰之类豪车。开着几十万的车的人,都去吃的板面,自然就更加红火了。我也慕名去吃过一次,倒没感觉出什么太不一样的地方来。依然是板面摊的陈设,简陋的桌椅,依然只有板面,可以加鸡蛋、豆皮之类。只是速度相当的快,虽然排着长队,但是等餐的时间很短,而且吃的人确实不少。口味来说,也无太特别之处,面条不软不硬正好筋道,汤水不浓不淡正好板面的味道,回味起来不腻也不寡正好是有一点悠远的香味,一碗无过也无不及的板面。
其实,吃饭嘛,平日里山珍海味都是调剂,真正日日吃的,还得是一碗粥,一碟菜,或者一碗味道正好的面而已,有这么个地方,挺好。但愿不管衣着光鲜的,还是灰头土脸的,开豪车的,还是骑破自行车的,都只为吃面而来吃面就更好了。
文: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