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终于读完了乔斯坦·贾德所著的《苏菲的世界》。
之所以是说终于,因为我是去年年底便开始读这本书,中间各种事情耽搁再加上有段时间读不下去,所以现在才读完。不过因为前后隔得时间有些长,所以对于前面的哲学内容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不过里面故事的情节发展还是记得比较清楚。
故事情节性强是比较吸引人阅读的,以前读的无论是科幻的、魔幻的、都市的、言情的亦或者其他类型的小说情节性都是较强的,短短几万字或者十几万字便要把一个故事交代清楚,情节要求还是蛮强的。不过《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相比较于故事主体的发展,里面各种哲学知识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在各大阅读网站与图书销售推荐网站上这本书都是名列榜首,也一直有阅读的欲望。大约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是在初中,看到这个标题,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本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的日记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可能是从十四岁到八十岁。
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读的时候,我却发现我错了,而且是严重的错误。相比于年龄身体上的成长,《苏菲的世界》更强调的或许是精神上的成长与心智上的成熟。
对于期待读到一个女孩成长经历的我来说,第一反应或许是不知所措。但是既然这么多人推荐,那么应该是值得阅读的吧,于是我继续读下去。
书里面的哲学内容相当多,多到有时候实在是阅读不下去,大段大段的哲学知识扑面而来,但倾向于读故事情节性强的文章的我来说,看哲学知识是痛苦的,所以每次读到大段大段的哲学介绍的时候其实第一反应是直接略过去看情节的。
但是,想着作者应该不会无缘无故放这些内容,可能会和后面的故事发展有什么联系,如果现在直接跳过错过了后面的情节的精彩,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也强迫自己读下去。
有时候或许也会遇到某一个很感兴趣的哲学理论,这时也会反复品读体会,读多了往往可能会读出一些不一样的体会,就好像这些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智者穿越茫茫宇宙与现在的我相遇,真是一场奇妙的精神旅行。
这本书就好像是作者邀请了无数位哲学智者来分享他们的理论,好像一场讲座,你不可能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赞成,也不可能每一句话都不赞成,同时你也不可能一天之内听完几十甚至上百位的哲学发言。
在读到苏菲只是一个少校送给席德的一本哲学书的人物时,我应该是错乱的。我想过席德是谁的可能,可能是魔镜对面的平行世界的苏菲,可能是苏菲的世界的某个城镇中同样可爱的小姑娘,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她是作者笔下真实的人物,而苏菲是作者笔下真实人物所写哲学书的人物。
这样的安排很有意思,也真的再次吸引力我。因为我预测的结局和故事的结局真的差了好多,到现在为止,我无法猜测作者究竟要给这个故事和故事中的故事一个怎样的结局。
当最后苏菲和艾伯特超脱出少校的书,逃离到另外一个永恒世界时,是感动与庆幸的。庆幸作者没有以悲剧结尾,庆幸苏菲逃离了既定的命运,庆幸我读完了这本小说。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抱着期待与忐忑打开一本书或者开始一段旅程时,我们是兴奋的,我们壮志满怀、踌躇满志,但是当我们看到自己不感兴趣的情节或者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会踌躇,会失落,会感觉受到了欺骗,可是当故事继续发展超出了我们预料的时候,我们会继续重复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情,最后结局圆满结束时,我们庆幸与感动。
生活就像一本不按套路出牌的书,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前进,但是我们会遇到令我们难堪的暂时的困难,这使我们开始怀疑我们是否要继续走下去,我们会怀疑自我、会不满社会。在这个时候请继续往前走,可能故事会发生转折,可能困难会迎刃而解,这样在完满结局来临时,你将会感到无比的庆幸——庆幸自己继续走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