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语:为什么有些孩子热爱挑战,并且能在失败中挣扎着重新站起来;而另一些孩子拥有很强的能力或技能,却会在经历失败后一蹶不振。
小学一年级的慧慧,每次和堂哥下棋,一输就会大哭大闹,有一次甚至气到躲在房间的纸箱不肯出来。妈妈被她这种输不起的脾气激得火冒三丈,按捺不住大吼︰“只是玩而已,输了有什么好生气的。输不起,以后再也不准你和哥哥玩了!”慧慧妈妈觉得很困扰,慧慧这么输不起,以后怎么办?
你家小朋友下棋输了就 一哭、二闹、三打滚吗?
输不起的孩子,真的没有未来吗?
“一输就哭”背后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有些孩子热爱挑战,并且能在失败中挣扎着重新站起来;而另一些孩子拥有很强的能力或技能,却会在经历失败后一蹶不振。
8岁之前的孩子,无法坦然应对输赢的压力。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临床心理学家约翰·韦克特说:孩子喜欢胜利是因为胜利带来了成就感和认可。
这种输赢的压力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当他胜利时,父母甚至外界会非常激动的赞美和庆祝他们,硬币的反面是如果失败了,外界会不给与庆祝和赞美。
胜败的待遇差别过大,孩子认为大人会根据自己的表现和获胜能力评估、衡量自己,如果输掉,这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重大威胁。
长而久之,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赢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输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我们是怎么通过围棋教育让孩子输得起的
选择基于技能而非基于运气的游戏
抽牌、骰子、划拳、扑克牌里的赶大车都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们基于运气,而非技能。5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关注公平,但受认知局限的影响,不能完全理解。孩子们难以理解运气和赌博,当他们输了时,会认为这是极其不公平的。
围棋是一个极其讲究公平和实力的游戏,围棋的本质是资源、利益的纷争、妥协、再分配,从游戏的胜负规则上来看,并不是为了歼灭对手,而是在攻击中获得利益,也就是围棋并不以制服对手为目标,因为在棋盘上处处用强,甚至让对手百依百顺是不可能成功的,该妥协的时候还是应该妥协。
所以围棋是磨练性格和训练思维的最好工具。而这些变化发生在对弈过程中,在对弈过程是需要情绪化处理的:一不小心被吃掉的懊恼、经过了千辛万苦,去吃掉对方一大片,这个欣喜若狂。因为对弈的过程中间,他对于他的心智的成长,这个锻炼是很重要的,所以说现在围棋教育为什么在力推这个挫挫折感,就是鼓励小孩在这个双方对弈的过程中,让它去逐步地面对困难成长。
2.注重围棋礼仪,胜不骄败不馁
围棋在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以“艺”为主的,而非以“技”为主,是修身养性的工具,在手谈中坐而论道是围棋的文化底蕴。我们强调围棋的文化性,注重围棋礼仪的输入。如每次对弈结束,无论胜负都要与对手鞠躬并道以“谢谢指教”,帮助孩子专注于对弈的乐趣,而不是谁输谁赢。在教育实践中正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礼仪培养,逐渐使幼儿的抗挫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在围棋教育中注入成长性思维模式
除了对弈,我们更注重复盘,在对弈复盘中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性思维模式由全球最高教育奖得主卡罗尔·德韦克提出,,获得了号称教育界诺贝尔奖的一丹奖,被认为是超越国家民族,对人类教育最重要的成果。
她提出人类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这些儿童会认为,他们的智力或者能力是静止的、不可改变的特征。他们认为自己或者是聪明的,或者是不聪明的;或者是擅长拼写的,或者是不擅长拼写的。
假设一个儿童的自我评价比较差——也就是说,他相信自己永远无法变得聪明——那么很明显,他就会感到十分无助,而且在遭受挫折之后,更容易意志消沉。
德韦克提出,即便儿童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固定型思维还是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一个相信所有人都认为他非常聪明的孩子,将会对失败更加地恐惧,因为他会极度渴望去证明大家确实是对的。他不想去犯错误,因为他不希望自己失去身披如此之久的“聪明”的斗篷。大家都说这个儿童具有某种特质,由于害怕去做任何会打破上述信念的事情,儿童会只去做那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做那些他已经知道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相信努力学习将会令人有所收获,一个人总是拥有成长的潜能,拥有擅长去做一件事的潜能,而且,智力也是能够被开发出来的。拥有这种思维的儿童知道,他能够刻苦努力,而且,由此他亦明白,他最终能够应对挑战。他没有被“失败会自然而然地毁掉所有我之前树立起来的形象”这一信念所局限,因此,他对失败的恐惧程度要低得多。失败,并不是冲击个人身份认同的“破碎球”,它只不过表明,我们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练习、更加刻苦的学习,或者采取全新的学习策略而已。他不会被挫折所击垮,所以,他不太可能会逃避挑战,而且,他会更加愿意去尝试自己“舒适区”之外的事物,即便没有在一次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也会伺机东山再起。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复盘和讲棋
每玩完一局,不急着重新开始下一局,而是引导观察这盘棋,为什么会赢会输,然后总结。
我们在引导孩子关注提高自己的过程,而非眼下输赢的结果。
把围棋做为教育的工具,目标是通过学习围棋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围棋竞赛是培养孩子意志力、胜负心的载体。但过度重视比赛,追求升级、升段成绩,就忽视了围棋最主要的教育功能,变的舍本逐末了。
我们不赞成孩子在围棋学习中投入过多的时间,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看到很多家长在对比赛成绩追逐的过程中,心态失衡,孩子面临巨大压力。围棋学习不再是:朋友之间的游戏——“请指教!”。而变成了:对手之间的战争——“我一定要打败你!”如此一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很有可能好心办了坏事。
让孩子学会在对弈中去体验过程,在胜负中去总结经验,围棋只是个试炼场,方寸之间却包含人生的道理,,围棋有输赢,人生有成败,在围棋之中反复去体验失败与成功的感觉,去冷静的面对挫折,平淡的接受结果,体会胜利与失败都是一种收获。这一切将对一个孩子的人生起到多么大的帮助,围棋又是一块多么廉价的试验田啊。
杭州市教育局发布《杭州市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复工复课工作方案》,我们的复课正式提上日程啦。
这次疫情,打乱了葛道2020年的计划,却也因祸得福,葛道静下心来,完成了从启蒙、高段、职业、师资一站式线上培训体系,拥有了更强大的防火墙。在葛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升级了课程和服务体系,相信不久以后即将见到的你一定会对葛道的焕然一新表示惊喜。
葛老师说:疫情使我们成长,疫情让我们更加坚强!
拥有这般反脆弱力的葛道,一定能教出更多坚强的孩子。
点击阅读原文,快来预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