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经济学派作家Irving Fisher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利息理论》中第一句写道:“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
人的普遍的不耐性格是刻在基因里面的。人在潜意识里面,面对自己所拥有的资产,如果今天不消费掉,就必须面对不确定的明天,一方面人不能保证自己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另一方面人不能保证自己明天这些东西不会被抢走。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格,在人的骨子里存在着。
后来,人类社会秩序建立起来,人类生存得到了保障,财产权得到保障,明天变得值得期待。而现货放到未来去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现在消费这一批资产的边际效益。未来无法消费现有资产(现货)的几率大大降低,人们就会倾向于把资产留到未来去消费。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学会了在时间上平衡消费。
但是人类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立足于当下利益的。期货的价值是资产还没有实现的价值。期望价值会不会发生,这是一个概率事件。所以未来的消费,是有风险的。为了弥补这种风险,产生了利息。 利息的高低取决于人对未来的不耐程度。而人的耐性程度受到未来确定性的影响,未来越是不确定,利息就越高,未来越是稳定,可预期,利息就越低。
谈到利息,就要介绍一下贴现率,贴现率是未来的价值在今天看来打折的程度。贴现率与人的耐性呈负相关,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贴现率越高,人们越倾向于投资短期商品;贴现率越低,人们越倾向于投资长期商品。 比如酿酒,如果贴现率很高,酿酒在未来的收益放在今天看来就非常不值得,所以在高贴现率下,酿酒时长偏短。比如教育投资,如果局势不稳定,人的寿命降低,对投资的产出在几十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而放在今天,这种收益显得微不足道,贴现率很高,所以人们就不会倾向于投资教育和学习。
投资本身是在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每个人追求的都是在终生每个时间点上的收入之和最大化。所以,人才有了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