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棱雪的呜咽
小外甥跟着我转学来到我工作的地方,虽然离家不远,但姐姐和姐夫太忙,中午就让他留校,由我照看。
小孩子的安全感太脆弱了,来到陌生的环境,有很多的不适应,总需要个熟悉的或者亲近的人在身边。
小外甥一放学就去我的办公室找我,乖乖地写作业。他还没有朋友,即使有,学生放学后都被家长接走了。他总不爱说话,他唯一的朋友就是我。
有时我不在办公室等他,他会盯着我办公桌上贴着的课程表圈圈画画。他知道我教语文和政治,也识得这几个字。如果是我的课,他会去教室外做个手势,代表他在办公室,我也可安心了。
当然,没课的时候,我会先回去做饭,小外甥倒也能闻着香寻来。然后,偷偷躲在门外,伺机吓我一跳。更多时候,他的蹑手蹑脚早就被我发觉,我还装作魂飞魄散的样子陪他演戏。他也就这点儿乐趣了。
有一次,我去考试,提前忘了告知他,他把三个地方都找遍了也不见我的踪影。大学生都放学吃饭了,办公室的老师也走光了。他的恐惧感一下子袭来,哇哇的哭了,那么撕心裂肺,怎么唤我都没有人回应。还是宿舍的阿姨见状,安慰了他。并给家里打了电话来接。
为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我耐心地教他勇敢。如果有一天,他找不到我,就乖乖地在办公室写作业。我留了一把宿舍的钥匙在笔筒里,写完可以在办公室或者宿舍休息。这样一来,我的不在就不会显得突兀,给他一个合理的心理准备。他终于不再为我的离开而哭泣,他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伙伴和玩乐的后花园。
前一周,家里没有一点儿食材了,中午又要值班,只能趁着这个时机去买菜做饭,可等了许久不见他回来。我在办公桌上留了一张纸条:玉洁,我去外面买菜了,你来了就去后面(宿舍在后面,写宿舍怕他不认识,所以常用前面指办公室,后面指住室)找我。我留了门,边做饭边张望,因为住在三楼,远远地看他朝这边走来,我才放心地做饭,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等他过来吓我一跳。
出乎意料,他今天没有趴着门缝偷看,而是光明正大地走进来,带着傲娇的语气:“小姨,我看到你给我的留言了,我一下子就找到你了。下次,我们还这样做。”我鼓鼓掌,小外甥就是聪明。他像是找到了另一种游戏的方式,高兴极了。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念念不忘地嘱咐我,以后要写留言条。
周六的中午,许是早上吃了韭菜包子的缘故,加之电扇一刻不休的旋转,我终于忍不住呕吐在了讲台上,坚持到了11:55,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又在下水道吐了起来。胃里还在翻滚,我觉得此刻最需要的是捂一身汗。急忙回去躺着,想来睡着就无事了。拳头大的包子,威力倒不小。连着吐了四次,苦胆水都出来了,才算是干净了。
小外甥回来见我这般难受,也不敢说话,闷头坐着,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我稍微休息了一会儿,身体还很虚,起身去开会。走时给外甥交待,别乱跑。他点头应着。可等我回来已不见了他的踪影。刚想躺下,只见枕头上放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混搭着拼音,我凭着联想和熟识才读懂了这封带着署名的留言条。
这是他的第一封留言,也将成为我们之间特殊的沟通方式。
从哇哇的哭泣到理智的留言,这是小外甥成长的心理路程。他的心太脆弱,勇敢这个词也很难学,需要慢慢地放手,慢慢地学会。
于他而言,他不再害怕我突然的离开,他将此看作是一种游戏,并逐渐学会了独处,成长为一个小小男子汉。
其实,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大人因为有寸步不离的手机,无论到哪里都仿佛有一根线牵着,不怕迷了路,不怕找不到家。可是,小孩子的安全感和亲密感来自于陪伴,有时,我们太忙了,为何不换另一种方式给孩子一种寄托和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