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次郎,本名野村宗次郎,日本第一陶笛大师,外界俗称「宗二哥」(谁叫他不是大郎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宗二哥」的世界。
一
陶笛,学名叫奥卡利那笛,因为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所以也叫陶笛。对,你猜的没错,上面那个看起来像电吹风的玩意就是陶笛,「宗二哥」就是用它来演奏的。
21岁那年,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沟里,宗次郎偶然听到了一段回荡在山间的乐曲,二哥当时就惊呆了,世上竟有如此出尘绝艳之女子……哦不,是如此美妙的音色。
二哥循声而去,在森林尽头的一间破旧的小木屋里,他找到声音的来源——一个老人和一支陶笛,老人名叫火山久,靠制作陶笛为生,后来成为了他的老师。
拜师学艺后的宗次郎非常勤奋,一开始嫌木屋离家太远,索性搬到了老师的小木屋。火山久先生本就是小本经营,烧炭屋就占了木屋的绝大部分,这次又来个吃白食的,只好把一间2个榻榻米(3~4平米)的房间分给了宗次郎。
白天,宗次郎在老师的陶笛工作室打工,以冲抵学费和生活费。傍晚,老师讲授一个小时的课程,之后就是宗次郎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段时间他一般都用来练习。
住了一段时间,二哥觉得有点住不下去了。首先是房间太小,放张桌子就没法睡觉;其次是离木屋太近,大半夜不睡觉吹笛子总把老师吵醒,少不了一顿骂;还有就是房租,虽然不多但也是钱啊,想想确实挺不方便的。
这倒难不住二哥,二哥农村出身,什么活不会做,盖间房子那还不杠杠的。于是二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离木屋不近不远的地方,废物利用建起了一间房屋。对,就是废物利用,有没有觉得二哥的环保意识超强?
二
三年后,宗次郎学成归来,决定自主创业。首先得找间房,二哥运气好,在县东头找到了一间废弃的水车小屋。于是二哥亲自砌砖,撘炉建灶,设计陶笛模型。
宗次郎把这当做了实验室,他尝试过制作不同种类的陶笛,用不同的黏土烧制,以获得不同的音色,他每天要花16个小时在制作上面。
一年后,好远再一次降临到他头上,他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学!水车房怎能跟小学比?于是二哥兴冲冲搬进了新家。至于原来的装备,能搬的全都搬了过来,不能搬的只有另行制作了,所以二哥后来又搭了一个炉灶。
宗次郎每个月制作陶笛120支左右,每次要花约13个小时慢慢烧制。烧制后熏黑、打磨再到最终调律,还要花1-2周的时间。从1975年到发行第一张CD的1985年间,二哥制作的笛子超过了1万支。而二哥使用的笛子也仅仅是这1万支中的区区十几支而已。
三
31岁的宗次郎,经历过十年的艰苦修行后,终于在乐界崭露头角。出道一年,宗次郎就代表日本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亚洲流行音乐节;出道三年,宗次郎开始举办自己的音乐会;出道六年,宗次郎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木道》……31岁之后,宗次郎共发行15张专辑155首单曲,不可谓不多。
而这首《故乡的原风景》,就是宗次郎最负盛名的曲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故乡,千万人对此曲有千万种的感受。
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总会想起儿时的故乡,春日里故乡的小溪边,成群结队的羊群,踏着溪边的青草,咩咩细语的低吟,一阵清风吹过,牧羊人的羊鞭一甩,咩咩细语的低吟伴随着东去的溪水,渐渐的不见了踪影·········
初识此曲,是在95版《神雕侠侣》(古天乐版)。小龙女跳崖那一段,当时杨过的悲伤和无奈,尽化于曲中。16年后,杨过纵身一跃,跳入绝情谷底,响起的也是这首曲子。只是这一次,姑姑和过儿终于重逢了。
此曲还曾在TVB《鹿鼎记》(陈小春版)中的曾柔出场时作为她的箫声而运用,也曾用于《步步惊心》广播剧的背景音乐。在2008年,TVB新片推荐会中,李少红执导的《红楼梦》首支片花运用该音乐,引起观众的好评。同样,在2012热播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这首背景音乐在沈冰老家云南小镇上的出现,使云南和顺镇扬名。由此看来,此曲流传不可谓不广 。
宗次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连房都租不起的苦逼青年,也是可以逆袭成为顶级音乐大师的。所以还在租房的各位,你们现在的情况,要比到处捡房子住的宗次郎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