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在朋友圈说,她在父母的一次吵架后,将一本书放在了他们床边的床头柜上,希望他们能好好沟通,减少争吵,结果......
结果怎么样,她没写出来,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只要任意一方阅读并实践了这本书上所讲的内容,吵架的次数肯定能够减少,甚至能心平气和的好好沟通。
这本书叫做《非暴力沟通》,是一本教人如何沟通交流的一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研究与实践,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和谐相处,彼此尊重,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个沟通方式就是这本书的名称——非暴力沟通,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比如说情侣关系,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甚至还能运用到外交和商业谈判中。
非暴力的沟通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什么是我的观察
2、我的感受如何
3、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4、提出具体的请求
借助这四方面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非暴力沟通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然后聆听他们的要求,来发现怎么做能帮助到他们。
观察不等于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观察。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第说出观察结果,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常常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比如妈妈看到爸爸回到家就把臭袜子乱丢,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到的都是妈妈对爸爸说:“你怎么每次都把臭袜子乱丢”。如果是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做的话,妈妈对爸爸说的话就会变成:“这是你这个星期以来,第三次把袜子乱丢了,我希望你能把要清洗的袜子放在厕所里”。同样是说一件事情,前者听起来更像是批评,而批评就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吵架就由此而来。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为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多加练习,比如少说“你永远”“你从来”“你总是”“你每次”这样的话,因为后面接的内容往往就是是批评。
体会和表达感受
A:“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B:“当你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感到很难过”。
这两句话你能分得清那一句是表达感受吗?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当我们说“我觉得”的时候,通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我觉得你不爱我了”,“我觉得这不公平”类似的话。
为了清楚的表达感受,你需要建立一套词汇库。
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比如兴奋、喜悦、甜蜜、自信、乐观、感动、快乐、愉快、幸福、开心、满足、欣喜等。
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比如,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泄气、灰心、绝望、不满、不快、烦恼、愤怒、恼怒等。
发现自身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的起因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和需要的关系。例如:
“你今晚不能和我吃饭,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和你好好聊一聊的”。
“你这么大声说话,我感到些烦,因为我想要安静的环境来学习”。
当我们讨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提出明确的请求
在表达完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帮忙。那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更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首先,提出具体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且这个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比如,女朋友对工作狂男朋友说:“我希望你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然后男朋友每天都抽出时间去打篮球,还和你说报名参加了一个篮球比赛。女朋友气的直跺脚,因为她是想你多点时间陪她而不是去打篮球。
其次,请求反馈。虽然你说出了具体的请求,但是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认对方是否明白了,我们就需要请求反馈。有时候简单的问一句“我的意思你清楚了吗?”,然后对方表个态或再陈述一次就可以了。
语言是扇窗户,也可能是堵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管不住嘴,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别人。嘲讽,指责,否定,随意打断,这些隐性的暴力有时候会比直接的身体伤害还可怕。
那么不如从现在开始,练习非暴力沟通吧。希望当我们四目相对交谈时,都能在双方眼中看到一个和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