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有一首歌《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当时觉得那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虽然还小,也能自然而然想起那是怎样的场景,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专心地听着那些有趣得像故事一样的往事。现在,时光也未曾轮回,二十多岁的我们,在听差不多六十多岁的伯伯讲那些过去的事情。这样的场景下就有难免想起这首歌来。
只是这里的主角是伯伯,还是之前说过的那个伯伯,好点小酒,喜欢说着“胡话”,又十分有趣的伯伯。伯伯现在闲赋在家,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受疫情影响。
下午四点多钟,伯伯、弟弟、邻家弟弟还有我四个人去山上瞎转悠,当然,也没什么收获。时间过去大半,几个人坐在田埂上,看看即将落山的太阳,看看山,看看树,看看你和我,开始聊起过去的事。
伯伯讲起过去的事情,那时候还是大家一起劳动的大公社时期,他当时还小,但由于家人去世得早,也是要跟着去劳动的。不过,他干的活还好,得了一个喂猪的美差,至少不用下地干活。也去放过牛,十多头的牛全部放在一起,吃着美美的青草,时常也羡慕着这牛倒不挑食,只管吃草就行。
小时候,都是淘气的小孩,没有手机的年代,山上、路边野果都会去摘来吃。等到天一黑,别人家门前的桃子、李子也敢去摘来尝鲜。打架、不讲理、与他人冲撞的时候也是时常有的。反正,每天也没啥事,有时候的小吵小闹也算是解闷了。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也许相对于现在来说就是一个落后的时代。可是,也是一个“好玩”的时候,据他所说。什么东西都好吃,什么东西都珍贵,什么都比现在要纯粹。
买布需要布票,买米需要粮票,那也是一个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票子”的时代,只是以前的票是具体的纸票,用票去换东西。而现在就单指钱了,现在的钱可以买到任何的物质所需,确实更方便了。当然,那也是早些时候了,后来改革后就同现在差不多了,用钱买就可以了。
以前,懂得珍惜是因为什么都缺少,什么都好吃,没米的时候也吃米糠。做菜只要将肉在锅里涂上一层就能充当油,盐倒是便宜,一角钱可以买到一斤多的盐,虽说只是粗盐。饿了的时候吃上几条红薯又有力气到处乱跑,地里的野菜挖来,人吃可以,充当猪食也可以。
什么季节有什么样的时令蔬菜,虽然,不喷杀虫剂的蔬菜总会生虫,或者引来各种各样的鸟类昆虫啄食,但若是管理得好。每家每户都有吃不完的新鲜菜。山上的野果也是分季节的,只要你肯去找,杨梅、野鸭梨、茶泡、八月瓜,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那也是有相当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补充了。
可是,现在放眼望去,荒山、荒地,没有牛在吃草,见不到几家的人在吵吵闹闹,大部分的年轻人与中年人都出去了,去寻找外面的新世界。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小孩。老人种不了多少地,小孩抱着手机不放手,只要有手机在手可以整天整天待在屋里。小时候的乐趣已经消失了,它们对于这大山里面的花草树木还有那些美味的野果是那么陌生。
邻里之间和睦,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轮流杀猪,都是互帮互助,还要煮一顿来款待来帮忙的人。过年家家户户走一走,串个门。红白喜事也一起帮衬,这样的和睦是外面的地方没有的。
我们都趁着二十多岁的年纪在展望着外面的世界,但我们至少还有那记忆里的小时候。我们也曾翻山越岭去“搜刮”过当季野果,那时候连键盘机都不怎么流行的年代,我们疯跑在原野上,采来野花做成好看的花环,大人们不用管我们去哪儿玩,只要天黑我们准能回家。我们夏天去钓螃蟹,冬天去玩滑溜溜,春夏之交摸田螺,也在害怕蛇的出没……
那么那么多的回忆,而我们回忆的小时候,就如同伯伯讲起那些过去的事情,那是多么让人怀念的时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