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接到领导的电话,让我下午和一个学生聊聊天。领导大概的向我讲了关于这个学生的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假前的吃早餐时间,这个学生与老师发生了矛盾,老师批评教育时当场就和老师顶撞了几句。老师一气之下请了家长,结果又与家长闹的不愉快。此后几天,该学生一直闷闷不乐,不愿意来学校。心疼又焦虑的父母一气之下,找到了校长,强烈要求给孩子调换班级。
班主任领着这个小女孩走来。小女孩紧抿着嘴唇,双手不安地绞着衣角,眼神躲闪。我没有立刻切入正题,而是邀请她和我一起打扫了一下心语乐园的卫生,她擦桌子,我扫地,边干活边随意的聊天。孩子的刚才的拘谨慢慢散去,与我说的话也多起来。我顺势说:“听说你这几天有点不开心,能告诉王老师,心里是什么感觉吗?”她小声说:“……是硬邦邦的,还有点乱,像很多颜色的线缠在一起。”“嗯,硬邦邦的,是不是像心里堵着一块大石头?乱乱的线,是不是有很多想法在打架?”我共情着她的感受。
她终于抬起头,眼圈有点红:“语文老师她……她冤枉我了,让我在同学面前出丑了。她肯定讨厌我。”“哦,原来是因为这件事,心里觉得委屈和难过了。”我肯定了孩子的情绪,没有评判对错。“那你能告诉我,当时语文老师纠正你的时候,你希望她怎么做,你会感觉好一点呢?
阳光依旧明媚,心语乐园里记录了一次心灵的成长。有时候,孩子世界里的“暴风”,需要的不是逃避的“换一个港口”,而是一位耐心的领航员,帮他们找到那座通往理解与和解的,属于自己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