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
很多时候 一辈子
只能专注地去做这一件事情
有情怀 有态度 也有信仰
——刘键(文刀先生)
初识文刀先生,是在他的手工木作课堂。那天,他带着我们几个零基础的学生,用刀、戳、挫、砂、锯等工具,纯手工打造了形象各异的属于自己的木饰品。
那些原本看上去粗糙死板、毫无生机的小木块,在文刀先生的指导下,通过描图,锯版,刀削,挫磨,细砂等工序,一件件带着自己的体温和感情,饱含自己的思维与情绪的物件,花纹纷呈,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让我们爱不释手。
刘键(文刀先生) 男 生于1987年 7月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6级版画系
曾供职于中国印钞造币公司 担任钞币,证照,支票,银行存兑等防伪设计
现供职于一家金融机构
01.源于童年的情愫
1987年7月,刘键出生在四川泸县农村一个普通农家。
父亲是木匠,小的时候,看到父亲“斧锯去朽边,独目看斜偏,巧手随心动,方正墨线牵”,将一根根原木改成一段段的木方,打成家具、门窗、水桶等东西,觉得那一举手一投足间,都充满着神奇。
还有外公,以自家栽种的竹子为原料,两把刀子为工具,劈边开条,抽丝剥茧般编出很多工艺品般的日常生活用具。这些在农村司空见惯的手艺活儿,在刘健的眼中,却总是那么美好,并打下深深的烙印。很小的时候,他跟着外公用竹子做扒梳,编背篓,别的小孩认为是苦差事,但他却乐在其中。
在上高中以前,刘键算得上是一个“问题少年”,好动顽皮,曾经迷恋网游,不贪学习。每次家长会,都让父母很尴尬。后来,凡是家长会,他们都不去参加。
初一的时候,学校开办了每周半天的兴趣班,美术老师把他收进来,给了他最初的美术启蒙。在这里,第一次提起毛笔画国画,暑假的时候,他还去到老师家里,和老师的儿子一起学习。
中考时,因为2分之差,不得不上了“高价”高中。那一天,在学校的缴费处,刘键看到父母将2000元钞票一张一张反复清点,然后递给收费人员,换回了他走进高中的那张收据的时候,刘键的心有一种强烈的刺痛:父母含辛茹苦,我却懵懂混沌,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啊!
从此,在高中的三年里,刘键脱胎换骨般发奋起来。
源于对国画的兴趣,他选择了高中艺体班。在接受到更广阔的绘画领域后,才知道美术不仅仅只有国画,还有高考所涉及的素描,色彩,速写等等。特别是对造型比较敏感,在素描上下了较多的功夫。
三年以后,刘键从进校时排名倒数的差生,成了响当当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拔尖生。200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录取。在选专业的时候,其实真还不知道版画系究竟是学什么?以后的方向在哪里?仅仅认为能在木板上刻画,就与自己内心深处的热爱一致了。
进入大学的刘键尤如一条向往大海的鱼,来到更加宽阔的水域,尽情畅游,吸取着知识的养份。大学期间,他连续4年担任班长和学生会干部,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作品也屡次获奖。除了本专业的学习,他几乎蹭遍了木刻、陶艺、雕塑、三维立体等专业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四年真值!
大学毕业时,经学校小范围直推,刘键顺利进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成为一名专业性很强的设计师。
02.根植于心的向往
“文刀先生”,是刘键上大学的时候取的QQ名,一直沿用至今。“文刀”,寓意自己与刀为伍,寄情寓物,圆梦木作;“先生”,代表自己将终其一生去做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他对木头的痴迷与溺宠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那些生活中被扔掉的废木料,如冰棒棍,外卖筷,托运架等,在他的眼中,都是完美作品的雏形。一截毫不起眼的枯木枝,常常都会让他驻足打量,脑子里就会呈现出或清晰或模糊的成物图,大到茶台、个性雕塑,小到书签、发簪、别针,挂件。
在他看来,木头是有生命的东西,应该得到尊重和珍惜。看木如观人,每一块木材,其纹理千差万别,犹如每一个人都带着独有的个性。那些横的、竖的、方的、圆的;交错的、平行的、放射的、凌乱的;妩媚的、粗旷的、深邃的、浅层的木纹,都带着它们成长的轨迹,藏着我们悟不尽的物语。
静心与木头相处,去感受它的气息,去赋予它的情感与温度,和它一起与这个世界共融共生,本身就是一件和谐而美好的事情。
03.禅修般的纯粹
为了追寻原木的生长轨迹,2017年,刘健慕名来到合江法王寺。
法王寺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系清朝同治年间获赐的“十方丛林”,慈禧太后亲赐“法王禅寺”牌匾。为报皇恩,法王寺历经十年建成万寿亭,以供奉圣旨,銮仪,自此香火之盛,甲于蜀南。
寺周树木葱葱,竹海涛涌。红豆,银杏,岩红,楠木等树木林立,万绿丛中掩映着寺院的碧瓦红墙,衬托出飞檐画阁。
来到这禅修之地,刘键被这里的静谧、天然、纯粹所吸引,好像整个人都被放空,心是静的。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心有感召,他在这里偶遇了法王寺住持德祥大师。他们聊了很多,从历史、自然、禅修,到心向、信仰、木作,大师被他的发心所打动,在寺庙里为他提供空间,让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木作工作室。
业余时间,他会来到这里,与他钟爱的木头相处。寺庙安静的环境和简单的生活,都会荡涤着自己的灵魂,清理自己的大脑,修复负面的情绪,整个人都空灵起来。
德祥大师告诉他:当你能够放下更多的期盼,只安心于当下,去与你手中的这块木头发生链接,专注于每一刀,每一戳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修行。
这两年,凡是有空闲的时间,他都会开车来到法王寺,待几天,专心于他的手工木作。他说,在这里,自己常常有穿越的感觉。粗茶淡饭,棉布简衣,打坐冥想,忘我木作,很平静,很洒脱。
04.用心用爱去筑家
照片中的女子是刘键的爱人蒋利,他们是高中同班同学,因共同的爱好而相吸引,走过恋爱,走进婚姻,有了宝贝女儿。蒋利在美院学的是设计专业,生完孩子后,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平常在读书会做一些策划和设计工作,也教孩子们画画,插花,做手工。
他们的女儿刘紫钰,今年4岁,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精灵。跳舞、画画、做手工、弹琵琶,她的爱好也非常广。
一个4岁的小孩,眼里总是充满着各种好奇,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小马达。小紫钰很能聊,也很会聊,其聊天的能力大大超出我们成年人对一个4岁小孩的预判和想象。
蒋利告诉我,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女儿也常常带给自己惊喜和感动。
有的时候,小夫妻也闹一点别扭,尽管是背着女儿,但她也总会有觉察:
——“妈妈,你是不是生爸爸的气了,你和他谈谈吧”!
很多时候,觉得女儿也是我们的老师,教会我们单纯,让我们放下很多东西。
在这个小家庭里,让人看到尊重、平等、简单、平和的相处模式。女儿可以对父母直呼其名,爸爸妈妈尽量不去限制孩子的想法,控制孩子的行为,平等相待,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快乐成长。
刘键认为,父母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爱与尊严中成长。只有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有自信心。所以,他从不懈怠与女儿的每一次互动,即使是在很忙的时候,只要是女儿的互动,他都必有回应。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因为残酷的现实而放弃曾经的梦想,也很容易被纷繁复杂的事物扰乱内心。
对于刘键而言,在生存与信仰之间,现实也曾让他有些无奈,有些迷茫。现在他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而只是维持生计的不二选择。
他说:面对现实,自己须心平气和地接纳它,拥抱它。但无论如何,依然会坚守源自内心的那份情怀,坚定地走在那条通往远方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