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自己周遭发生了几个事件,一个是小轶学校组织填写关于“自杀”的心理问卷,以及隔壁小区和小轶爸爸同事儿子的跳楼,这些让我震撼心痛惋惜……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些感受似乎都是轻飘飘的,但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审视自己所拥有的,一个健康完整的孩子,仿佛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除此之外,我还想及时跟大家聊聊我对生命有限的看法。这样就有了2021年12月10日这一期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的喜阅绘。
我第一本分享的绘本是《小鸟的葬礼》,孩子们在公园里发现一只死去的还带有体温的小鸟,他们的告别充满了仪式感,在埋葬小鸟的那一刻,作者写道:“他们将暖暖的甜蕨草垫在坟墓的底下,再用葡萄叶把小鸟裹起来,放在坟墓里。他们又在上面铺了一些蕨草,撒上小小的白色紫罗兰和黄色的星星花。然后,他们哭了。因为他们的歌声是那么美,蕨草闻起来是那么香甜,还因为小鸟死了。他们一边歌唱,一边将泥土盖在小鸟身上,然后在泥土上铺满了更多的蕨草和小花,还有一块黑色的石头。”这一幅画面,让我感受到美。结合现在那些轻生的孩子们,他们是不是会觉得“死亡”是唯美的?想着古装剧里一跃而下时那些人物的长发飘飘,裙袂飞扬,让我也感受到了“美”,但生命逝去之后呢是什么样子的?《我发现一只死鸟》《原野日记》《寿命图鉴》就做了很好的诠释。如果万事万物的生命都没有终结又会怎样呢?幽默轻松的《国王与死神》以及苏格兰的民间传说《贞子国里的死神》以有趣好玩地方式给了我们以启示。
在周一线上我分享过《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是另一个角度去看生命的意义。一棵大树春天抽芽,到了夏天变得枝繁叶茂。弗雷迪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它的工作和其他许多的叶子一模一样,就是一起给人们提供一个阴凉的地方。而夏天转瞬即逝,秋天来了,树叶们开始变变红,一片接一片被风吹走,飘落到地上。
什么是生死?叶子丹尼尔告诉弗雷迪最多的就是:“本来就是这样。”就像叶子春天勃发,夏天茂盛,秋天枯黄变色,最后离开枝头;就像春天过后是夏,夏后是秋;秋之后是冬。就像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颜色,每一片树叶的经历都会不一样;就像每一片叶子会死,每一棵大树会死……后面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生命还会延续,生命还会回来。给夏日的人们扇风,带来绿荫;给孩子凉爽的地方玩耍,带来快乐;给老人追忆过去的时光,带来悠然……这便是叶子存在的理由。为了太阳和月亮,为了在一起快乐的时光,为了秋天的色彩,为了树荫下的老人和孩子,为了四季,为了所有经历的一切,即使知道会掉落地上,也还在春天萌芽——对于叶子,每一个春天,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生命是一个循环,它将永存,我们大家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在那个黄昏的金色阳光中,丹尼尔毫无挣扎地放手了。掉落的时候,它似乎还安详地微笑着。”没有挣扎,没有丝毫情绪的起伏,微笑作别弗雷迪,丹尼尔用自己平静的告别,给“本来就是这样”作最后的诠释。于是,独自留在枝头的弗雷迪,在秋风中,在冬雪里,在之后清晨的一阵风里,没有惶恐,没有害怕,静静地、温和地、柔软地飘下,它看到了整棵树,它看到了自己是整棵树的一部分,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闭上眼睛,睡着了。” ——这就是生命的结束,舒适、恬静,犹如平常的一次睡眠,也许还有梦,梦里有在一起的快乐,有看着孩子玩耍的喜悦,有目睹绚烂色彩的发问,有另一个春天的萌发……
“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不要告诉我永恒是什么……”虽然不是在最灿烂的瞬间结束,但有过每片叶子不同的经历,有过自己的快乐、愉悦、悲伤和害怕,有过给予别人的愉快,明白了“本来就是这样”的真谛,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呢?像枝头的那片叶子丹尼尔,在那个美好的黄昏,没有挣扎,静静地落下,明白生要经历什么,清楚死意味着什么,自豪曾经是大树的一部分,通晓生命还会回来。在《关系》一书里也讲到的新生,同时它还告诉我们成长不光只是个人需要付出代价,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帮助也至关重要,而在此过程中建立的爱的关系更是弥足珍贵,它使生命的轮回充满意义和力量。
生命的教育是多维度的,《西雅图酋长的宣言》会让我们看到对于西雅图酋长和他的族人而言,生命本身是神圣且相互尊重的,鸟啼婉转枝头,不啻于诗歌合唱,森林就是大殿堂,微风就像活跃的祈祷者,我们彼此息息相关,我们如何对待环境和其中的生命,最后都将变成人类自己的命运。
在生活中,通过我和孩子了解鸟类又发现了生命更多的意义。《鸟巢的秘密》和《鸟巢的智慧》让我们看到鸟儿们为了保护鸟蛋,它们在筑巢上的巧运匠心。同时,鸟儿也让我们看到它们是多么珍视生命,生命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怎么能去轻视她呢?《时间的珍藏》更加宏观的展现了自然界随着四季更替,时间流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植物也在悄然变化。蝴蝶是怎么样破茧成蝶,秋蝉如何羽化,蜗牛是怎么移动的?枫叶为什么变红?牵牛花的花期有多长?天空上的云叫什么名字……改用《不一样的卡梅拉》中的一句话,“上学,上学,总是上学,生活中一定有比上学更好玩儿的事。”嘻嘻。
珍视生命,就要爱惜自己,首先我们要学会独处并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海洋之星》和《小熊悠悠》读了之后会让我感受到充盈和平静,这种内心被滋养到的感觉会持续很久。
还有我们都需要有一些历史知识。历史可以带我们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闭塞生活,之前可能一直以为,那个封闭的小世界就是一切。《哇,历史原来是这样》就非常适合历史启蒙的小朋友了,我最近读过的《希利尔讲世界史》是采用编年体的讲述方式,让我们了解时代全貌、认识历史全景的一本书。我们和孩子们如果系统的了解了历史时间和人物,除了可以让我们看到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事物,并且还能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鉴往瞻来。
最后我们看了陈默教授在《第五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云上大会中》关于“双减之下,父母如何应对”的讲座。她分析了家长焦虑的因素,焦虑的各种表现,指出了家长的错误观点以及在此次大力度“双减”改革的情况下,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我觉得这个讲座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如果家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自己的情绪能被理解,能疗伤的地方,他就踏实了,当他踏实了,到了学校听课就能聚精会神了,陈默教授也提到读好书就是让孩子心神安宁就可以了。
二是那“双减”之后周末不上补习班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这些时间可以用在阅读上,陈默教授在这个讲座中也说到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以后是可以自我教育的,将来是以阅读层次来群居的,孩子的阅读层次越高进入的层次就越高。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共读的时候,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心态,陈默教授也说道:阅读要循序渐进,乐趣使然。
希望喜阅绘是妈妈们相互滋养,丰盈内心的一个地方,只要我们自己的内心丰盈,日子过得充实有意义,我相信孩子们一切都会好。我们好了,我们周围的一切就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