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汉又看海了。视频和图片我就不发了,大家刚刚亲身体会,不容易忘的。
突发奇想,搜了搜“武汉看海”。
居然发现好久以前武汉就可以看海了,让我们一起来趟时光旅行吧。
二零一一年
2011年,武汉迎来一场特大暴雨,市区积水严重,引起广泛关注,市政府问责市水务系统4名官员。自那以后,内涝似乎已经成为了这座国际大县城的一部分,“春天来武汉看樱花、夏天来武汉看大海”成为了网络流行语,而且看海恒久远,一句永流传。
而就在三年前,武汉水务局通过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投资130亿元,改造、完善市内排水系统,信心十足号称三年后武汉将告别“看海”。当时的媒体宣称,“三年攻坚计划完成后,将能抵御200毫米/24小时、50毫米/1小时的特大暴雨。这样的雨量在武汉历史上平均10年才会出现一次”,“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
二零一二年(三年计划第一年)
敢为人先的武汉继续看海
二零一三年(三年计划第二年)
社会主义荣辱观勇立潮头
武汉人民乘风破浪
二零一四年(三年计划第三年)
天随人愿,好像度娘上没有找到,欢迎大家补充。
二零一五年(三年计划第四年)
7月23日8时起至16时30分,武汉市突遭大暴雨袭击。降雨强度达50年一遇水平。武汉市**领导**领导等前往解放大道、永清街、金家墩等重点渍水现场指挥排渍。这是一种与群众站在一起的“鱼水”之情,值得我们为“指挥家”点赞。
荆楚网为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年年下,年年淹, 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武汉的排水系统依然没有完善起来呢?
(请审稿机器人或人工注意:这是官媒的原文原图)
二零一六年(三年计划第五年)
有关当局曾牛逼哄哄:“投入近130亿整治建设,保证三年后天降15个东湖的暴雨“的豪言壮语下,依旧看海。
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武汉市的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6日12时,暴雨灾害造成全市12个区75.7万人受灾。 共转移安置灾民167897人次,目前80207名群众处于转移安置状态。全市布设安置点68个。农作物受损97404公顷,其中绝收32160公顷。倒塌房屋2357户5848间,严重损坏房屋370户982间,一般性房屋损坏130户393间。直接经济损失22.65亿元。因灾死亡14人,失踪1人。
同时,武汉人民终于得到了答案——针对武汉投资巨大建排水系统,但武汉依然“看海”的问题,会上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相关负责人也做出了解释。
他表示,武汉历史上就是一块沼泽地,主要依托水路,泽水而居。因此建成以后,武汉的地势很低,排水条件很差。
第二个是气候条件,今年超强厄尔尼诺现已很严重,暴雨频发,腹背受敌,“我从事工作30多年,今天的暴雨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雨。因为地势低,前面几天的雨又很大,将能够装水的位置全部装满,最后这场雨就像最后一根稻草,让武汉瘫痪。
第三个特点就是,过去国家经济不发达,过多强调经济性,武汉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为24小时降雨100毫米,小时降雨34.5毫米。只要其中一项指标超标,就会产生渍水。“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条出路,搞好预警和应急联动。这几天市区两级政府多个部门全体应对,形成合力,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总结一下,三大原因:历史,天意,历史遗留问题。这个问题是130亿解决不了的,那么再来10个130亿如何?
二零一七年(三年计划第六年)
继130亿以后,武汉再次喊出“不看海”。
二零一八年
稍微休息下,好像度娘上没有找到,欢迎大家补充。
二零一九年
文明的武汉市民淡定的看海。
回到现实,2020 。
今年的海大家已经看了,据说新书记又和前前前任一样深入一线指导。
不知道明年还会看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