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忙碌了一周,终于可以享受一下一家团聚的美好时光。没想到饭菜上桌却迎来了儿子的一顿情绪爆发!
因为上周考试了,星期天的作业没平时多,上午就陪儿子看看电视,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心里也无比惬意!早饭后就准备了鸡子,想住吃我们都爱吃的醋焖鸡。快十一点时我问一声今天吃醋焖鸡还是黄焖鸡?闺女马上说吃醋的,我看了一下儿子,他只顾自己看电视,什么也没说。我确定他应该听见了,想住他平时也好吃,以为他默认了也没再确认就去做了。
洗,切,炒,焖,饭终于好了,平时也注意让孩子们自己端饭,今天喊了几遍就关不了电视,我们盛了饭就先吃了,他看我们都吃了就过来了,没想到他一看菜把筷子往碗上一撂,米也弄撒一地,又吼起来了:“我想吃黄焖鸡,不想吃醋焖鸡!”我连忙解释:“娃儿,我刚才问吃啥,你咋不说话哩?你姐说想吃醋焖鸡,我又问一遍,你和你妈都不应声,我想着你们也没意见就做了。你有意见应该先说!”
“我就没听见你问!”
“我问了呀,你妈你姐都可以做证!”
“我没听见!我耳朵聋!”“嗵”他把凳子一摔,两眼瞪着我……
那是一双喷火的眼睛……这种情况好几回了,要在没学习之前我会立马收拾他,弄得亲子关系非常紧张。跟王院长学习后想着先稳住自己做定海神针,不与交锋,静静地让他闹,锅碗砸过几个,事后再和他聊。但发现这样效果不好,心里既窝火又无奈!今天他又这样,我的火蹭的就又起来了,但马上想到王院长的应对哭闹不安的流程,我站起来先把碗筷一收,坚定的说:“孩子,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发这么大火,在家里,心里不高兴你可以带点情绪,但不准摔东西!你先去沙发上平复一下情绪再来!”他一看我把碗筷收了,他气呼呼的去了厨房,叮叮咣咣翻动着厨具,故意让我看。我语气坚定地说:“你先去沙发静一静!这东西碰坏了我怕伤着你!等你平复好情绪再来!”在短暂对峙后他去了卫生间,“咣”的一声,让我的心瞬间降到了冰点!
我示意家人先吃饭,但筷子明显特别不听话,举筷之间似有千斤重,手颤抖得厉害!内心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以前,自己身为教师,因为教学成绩的优秀而盲目自信也能教育好自家孩子!13年的做孽,让孩子成了这样……
真后悔没有早点眼随王院长学习!
我们快吃完的时候,儿子出来了,仰着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平静的说:“娃儿,地上一地米,你先扫扫,不哩一会儿踩着弄哩满屋就是!”他怔了一会儿,还是拿着扫帚扫了,虽然也不净!
“娃儿,今天做饭没征求你的意见,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爸理解你的心情!你心里不舒服了,在家里可以表达,但你刚才的样子让爸很伤心,你是对爸极大的不尊重!我不希望我养13年的孩子这样!你欠爸个道歉!我问你们了,只是没单独问你,这是我的失误!一家人好几个,一个吃这一个吃那,为难死我哩!我也可委屈!有啥事你慢慢说,比如,你想吃,下一次一定先尽着你就行!今天你先吃着,如果不和口味,下次做鸡我先问你!”
儿子低着头,小嘴小嘴地巴拉着米,我端杯茶离开了餐厅。后来儿子津津有味的吃了两碗,望着桌上小山似的骨头,我又陷入了沉思:儿子不是不爱吃醋焖鸡!莫非是我听他姐的话,他觉得没征求他意见,怪我们忽视他了?以前在他面前夸他姐多了,他心里不平衡,又没办法超过姐姐,内心失衡争宠呢!
如果是这样,多子女教育我们又踩雷不少……加快学习步伐,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