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8日完成了第一次个人碎片化分享,这是一个里程碑行动,因此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复盘总结做分享的经验。而且今年我作为碎片化分享的总负责人,希望自己在每次尝试后,能够为社群内小伙伴创造价值,不仅仅是通过做分享,也通过分享后的复盘总结。
通过这次分享,我大概获得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时间管理:如何不拖延分享
1.外部承诺,限定时间,快速完成
本周工作很忙,既要兼顾分享,同时要完成工作,因此我计划在2月10日再做分享,给自己多些准备时间,以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不确定事情的发生。
我们之所以拖延分享,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因此就想给自己多一些准备时间。但问题就在于,给自己太多时间,觉得时间太充裕,反而不主动利用时间。
这次多亏了思雨妈妈的督促。2月5日(周一)她找到我,希望把原定于周六的分享提前到周四。她考虑的是,把我和其他两位小伙伴的分享安排在一起,这既方便社群管理,同时也方便小伙伴安排时间。
当时我非常排斥,这无异于把缩短了准备分享的时间。虽然在我花了两天时间做了一些准备,但对于能否在周四完成分享准备工作,我是毫无把握。
我回复思雨妈妈,周三下午下班前再给出明确回复,自己先去准备。这时候我假定自己已经同意周四分享,向外部承诺,然后加快准备分享,在周二下午就完成了逐字稿的初稿。这时候我才有把握能在周四做分享。
从这件事可以总结得出一条经验:时间太多,效率不会高,向外部承诺,要求自己在xxx时间内完成,借助外部的监督力量,自己才会积极并快速地完成。毕竟面对不熟悉的事情,我们总希望做好,但越是想着做好,就越容易陷入完美主义,越想要完美,就越容易拖延。而越拖延,事情准备越仓促,自然不能把事情做好,与理想差距太大,就会挫败自信心。
2.从分享时间框定分享内容篇幅
分享总时间=逐字稿内容分享+临场发挥+设备调试+现场干扰,自己常忽略后三者的时间,这往往导致分享时间超出预期。
按照正常100-120字/min的读速,如果分享15min,需要准备1200-1500字左右;如果分享20min,需要准备1500-2000字左右;如果分享30min,则需要准备2500-3000字即可。
分享内容不需要太多,设定一个分享主题,提炼三个要点,针对这些要点进行分享就足够了。
为什么要“三“个要点?从听者的角度,只要理解一个要点,并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这个分享就是好的分享。内容越少,对于听者更容易抓住要点,而对于分享者,更容易打磨要点,以听者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述。
二、写稿技巧:如何高效完成逐字稿
1.思维激发,确定分享主题
确定要分享,但不知道分享什么内容,这是很多人不敢报名分享的原因。而所谓的“不知道分享什么内容”,并不是完全没思路,而是碎片化想法太多,无法梳理整合一个统一的主题。
这时候可以使用思维激发的方法。思维激发,就是先把脑中展现的想法罗列出来,再进行整理。我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去散步。吃过饭休息一下,就到户外去散步,通过看外界的景色和事物,接受外部的信息,往往会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散步过程中,思路是发散的,并不强求散步的时候思考分享内容,而是不断问问自己:如果要分享这个主题,我想讲什么内容呢?
2)找人聊天。准备分享的时候,我就跑去找兰欣姐聊天。兰欣姐刚好也在做与分享主题有关的事情,因此跟她聊天过程中,我能获得不少启发。微信用文字聊天会更好,聊完之后,逐字稿的内容也就出来,就不需要额外时间整理。
思维激发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并不限定这两种。要做思维激发,就是去外部环境下,让大脑接受更多的刺激,而不是把自己关起来闷头思考。
2.积累素材,碎片化写作
用思维激发梳理主题和要点,这时候逐字稿的整体框架也就出来了。接下来就要搜集分享素材,包括案例、要点分析、金句等。
由于平时上班很忙,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和做家务,这使得我们很难有整块时间去准备分享。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接受现状,把分享工作切成一块一块去完成,每块工作大概控制在20-30min。
比如搜集完素材后,就要开始写逐字稿,这时候可以把逐字稿分成开头介绍、主题切入、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结尾、感谢等部分进行写作。每次完成一个部分,就相当于一个里程碑,这可以暗示自己完成了多少,还有多少可以完成目标。
3.预讲演练,快速迭代
预讲,是为了推动达到更好的演讲,带来更多的反馈,同时也是为了快速迭代分享内容。我们准备分享是站在分享者的立场,这必定会造成对听众的感受和体验考虑不充分。预讲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而去做的。
比如我在预讲后,Tony建议我从“碎片化分享总负责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引导大家未来参与碎片化分享,如何帮助大家克服恐惧分享的心理,帮助大家启动第一步。上周我刚接过这个角色,自己还没有适应,Tony的建议反而提醒了我,这才让内容更有价值。
每次的总结,都是为了下次更好的迭代,也为了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或帮助他人,或获得反馈修正认知,因此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我说的未必是对的,但能对你产生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