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球鞋打什么篮球

我家住在三楼,窗边能不远不近的望到一片篮球场。


每天早晨五点都能听到球场上传来的篮球撞击地面发出的砰砰声,偶尔有球赛时夜里还会听到女孩子的呐喊声和比赛的哨声。

已经是夜里十一点钟了,球场的人还是不见减少。忽然算起,我大概有个六年没有去过球场了。

初二那年我刚开始尝试打球,穿着妈妈买的劣质鞋子,自由的享受着汗水涌出的畅快。

不记得是谁,也不认识。只记得他身形比我高大很多,带着一群小弟过来打量着我问道

“没球鞋打什么篮球?小老弟回去看书吧”

也许是出了太多汗,也许是八月份的太阳真的很晒,我涨红了脸。

在人群的嘻嘻哈哈声中,无比窘迫又生气的转身回家了。

一路上,我的脸上好像也长了一颗心脏,猛烈的撞击着。

我在网上看到,一双正版球鞋大概要五百往上。我对家人张不开嘴,只有委屈夹杂着愤怒。


从那以后,我的自尊心驱使我远离篮球场,我真的做到了那个男生说的好好读书。

我没有底气去呵斥他们,也没有心气去向父母索取。我深知他们已经付出太多。

家里的这套房子是村里拆迁时分到的,否则我还没有机会来到城里读书。

没有踏入篮球场的日子里都泡在了图书馆,自习室。我可能真的成了那个男孩子嘴里的“小老弟”

你可能想问我,为什么不去打篮球呢?

自卑和无力感大概是对我的感受最好的概括。

《鲁豫有约》里有一期采访农村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成绩优异,但是家境贫困。

在聊到吃的话题时鲁豫问:“你们平时吃什么?”

小孩子一脸天真的说:“青菜”

鲁豫继续问:“为什么不吃肉呢?肉不好吃吗?还是其他原因?”

小朋友略带尴尬的回答说:“因为没有钱”

当没有拥有的东西被赤裸裸的揭穿于众人面前时,我没勇气去反对。

因为当时我也认为贫穷是缺陷,甚至是错误。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哲人与青年讨论人生是容易的还是不幸的。

青年认为当下的我们由过去所造就,人生不幸正是在于过去已成事实。

而哲人指出,一切都是由现在所创造。因为每个人的出身等经历都不可改变,可未来那么长。

真的要原地等死吗?

年轻的虚无主义正是我们认为现在被过去创造,未来也不复存在。

即便我没有再打篮球,但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的日子都没有辜负我。


我在读书与成长中慢慢理解,同时拥有了更理性的大脑和思维。

男孩时期难免需要通过打压和攻击他人来获得存在感,这是一份来自外界的声音。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书里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是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当我们任由野心在心底野蛮生长时,在应对外界的声音时就会有一种淡然与形容。

那是一份即便你说“1+1=5”时我也会笑着点头的宁静。

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温暖自己,也照亮别人。

写在最后:

没有钱买球鞋并不意味着不配打篮球,我们的无限可能不是在不配感中彻底沉沦,而是清醒的跌倒又爬起。

二十岁没喝过星巴克也不丢人,因为三十岁的我们什么模样,除了自己,谁也不知道。

愿我们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