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圣诞假期儿子回来向我推荐的一本书。我很好奇于一个美高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在这个17岁的年龄,他们怎么看待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孩子的思想比我想象的要成熟。这本书通过一位心理医生在奥斯维辛和其他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应对和思考,追寻探索生命的意义。
作者并没有哭诉,也没有比惨,(虽然那段经历必然不可能轻松)。而是以平静的口吻讲述了集中营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有生死大恐惧,也有日常饥寒病痛的小磨难。
作者认为,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段不堪回首的集中营经历强化了作者的核心理念:生活并非佛洛依德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
而是,应该承担责任。
作者认为,自由是生命中消极的一面,责任是积极的一面。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而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实现,那么它在实现的那一刻,就成为了现实,并被保存为历史。
当然,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也就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
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他人无法替代,并且,生命也不可能重来。
所以,人的任务都是特定的,生命对每个人提出了问题,必须通过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来回答,承担自己的责任。
作者认为,找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途径:
一、工作(做有意义的事情);
二、爱(动词,去爱那些值得你爱的人,我的理解是付出)。
三、克服困难的勇气。
虽然苦难和困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它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作者指出,在困难中,一个人仍可能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与低等动物无异。
对于任何个体,生命的意义都由其自己赋予。于我,意义在于:责任、爱(动词:去爱)、自我精进、坚韧。
这次全球疫情,哈佛校长的一段话发人深思:“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但大家明白,COVID-19是在考验困境中人性的善良与慷慨。在这个杂乱无章的时候,请展示我们最佳的品格和最体面的行为。愿大道至简而折冲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