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2019年10月12日 开始阅读《自学是门手艺》 第十四天
第八章 笨拙与耐心
1、自学的过程,实际上需要拆解为以下四个阶段(虽然它们之间常常有部分重叠)。
学
练
用
造。
本书第1部分的内容基本用来展示“学”的过程。学,就需要重复,甚至是很多次的重复——尤其在面对充满了“过早引用”的知识结构的时候。
反复学,是对归纳和整理能力的最大锻炼。而且,最有意思的、常常会自然发生的是:只要你不断重复,你的大脑就会不由自主地把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与当前尚未掌握的知识点区分开来(前者处理起来轻松且容易,甚至可以跳过;后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去仔细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归纳和整理工作就自动完成了。最后,加上一点刻意的、收尾性的归纳、总结、整理工作——大功告成。
很多人总是希望自己一遍就能学会,而这往往会失败。面对这失败,他们却不知道这与天分、智商全无关系。
自学是一门手艺。编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门手艺,能否掌握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天分和智商全无关系——很多人在十多岁的时候就掌握了编程的基本技能。
所以的手艺,最基本的特征是,想要掌握——
主要靠时间
我的思考:我一直也是认为:做一件事情,选择对的方向,然后就是不断的花时间重复做,归纳、总结、践行最终总会到达成功或者说接近成功。
对于前面的第一部分的内容,说实在的,我确实是大部分东西是看不懂的,甚至看到后面的看到这些代码的内容都是会快速的过过去,但是我现在知道了,其实不仅我是这样的,应该所有初学的人都是这样子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耐心,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最终就是自然而然。
2、无论之前的“学”重复了多少遍,一旦开始“练”,你就注定要感受各式各样的笨拙:在写代码时漏掉了引号或者括号、不小心使用了非英文字符的全角符号,甚至反复犯忘了在语句块的起始语句末尾写冒号这样的愚蠢错误……
别焦虑,这再正常不过了。每次自学新东西的时候,就把自己想象成刚出生的婴儿。其实,每次自学,的的确确都是重生。一旦掌握了一项新的技能,你就不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而是另外一个人了。
我的思考:我觉得笑来老师好像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比如在我们前面阅读了第一部分之后,会有一些焦虑。马上笑来老师在第二部分就给我们说明了有关笨拙与耐心,昨天自己因为有些事情的影响,不太快乐,结果就可以看到mixin上面的讲课:你快乐吗?
所以,不管每次学什么,都要给自己更多的耐心以及时间,要学会原谅自己,要知道自己也是初学者,初学者就必定会经历自己觉得自己笨拙的过程。
3、一切“主要靠时间”的活动都一样,都需要在事前认真做“心理建设”。在通常情况下,“读一本教程、上一个学习班就会了”几乎肯定是错觉或者幻觉。
要明白,这肯定是一个比“天真的想象”长得多的过程。
要越来越自然地明白,无论学什么,都需要重复很多次——读,要读很多遍;练,要练很多遍;做,要做很多遍……
有了这样的心理建设,就相对更容易保持耐心。
人们缺乏耐心的常见根源是“根本没打算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很容易就超出了对时间和精力的预算,也相对更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就像没有多少本钱的人做生意往往更容易失败一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本书锁定的目标群体是大一新生和高一学生(甚至包括初一学生):
他们最有自学的“本钱”。
离开学校之后,绝大多数人很难再有“一看一下午”“一练一整天”“一玩一整夜”的本钱了。同时,由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能够使用新技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紧迫。所以,他们对任何一次自学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的“投资”都缩手缩脚、小里小气……
预算观念非常重要。这个观念的存在与否、成熟与否,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盈利能力。
不夸张地讲,未来的你只要恪守一个原则,就很可能会超越99%的人:
绝对不做预算不够的事情。
我的思考:我们要想尽办法给自己创造自学的“本钱”。比如,可以在每个礼拜天的下午拿出一整个下午出来,好好的看看自己平时想看但是给自己找借口说看不了的书,至少超过三个小时以上。
到目前阅读到现在第三本书,第一本书是《思考,快与慢》,第二本书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三本就是目前的《自学是门手艺》。从第一本书看起来有些难度,到第二本书很多东西因为看过,所以觉得理解起来很简单,到第三本书阅读了前面的内容之后很蒙圈的状态, 我们算是一步一步在前进,其实每次阅读的书的难度都跟你选择的书籍,以及你本身的阅读理解某些方面的能力有关系,所以现在可以说自己也有足够的“心理建设”了。保持耐心,不断重复。
4、笑来老师举例了他学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以及学吉他的过程。
很多技能都是学完就放在那里,多年后重新捡起来,继续前行。
从来不自学的人不会知道:真正开始自学且不断自学之后,起初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当时的自己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差异会出现,自我认知差异也会越来越明显:
好多人的时间都白过了,自己的时间都有产出。
更进一步,在其他人越来越焦虑的情况下,不断自学的人却越来越淡定:
他们早已习惯于通过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换取新技能。
等到真的开始用这些技能做事,不断地做其他人因为“时间白过了”或者投入的“预算”不够而学不会、做不到的事,他们就能明白:这并不是因为自己聪明、有天分,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做了该做的事、投入了该投入的“成本”和“预算”而已。
由此,你就真的能够理解下面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了。
人生很长,何必惊慌。
我的思考:我们学的很多东西,包括编程或者英语,也许对我们现在看来不一定有什么用,但是我觉得以后总会在某个时间发生作用,真的很喜欢最后一句话:人生很长,何必惊慌。
今天跟友邦明哥聊天吃饭,看到他老婆跟一个外国人在一起,他就跟我说了,这是他小孩的外教。因为他老婆大学的时候是英语专业,所以可以与他交流,而其他的家长无法与这个外教交流,所以他老婆就多了很多跟他打交道的机会。并且还带着这个外教给明哥做针灸。
所以,笑来老师说的,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算数的。我是很认可的。
十五、2019年10月13日 开始阅读《自学是门手艺》 第十五天
第九章 刻意练习
1、手艺这东西,尤其需要刻意练习。我们说过,掌握一门手艺主要靠时间。这里的“时间”,准确地讲,就是花在刻意练习上的时间。
很多人之所以学不好英语,就是因为他们从未刻意练习过。学英语,最简单的刻意练习就是朗读。每天朗读一小时,一百天下来,不仅会超越绝大多数人,更会跨过自己原本可能永远都跨不过去的那道坎——神奇的是,读什么内容,无所谓;更神奇的是,在一开始,发音好不好听甚至好不好都无所谓,反正过不了几天就能发现自己有大幅的进步;最神奇的是,这么简单的事情,99.99%的人不去做。
我的思考:对于重新学习英语,像清晨朗读会,我们也彼此说了好几次了,从明天开始做起来吧,就像我们之前做的所有事情一样,首先的是做起来,刚开始做的好不好没关系,其实自己是很希望可以用英语去交流的,当你能用英语去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那时候自己是充满自信与骄傲的,更加重要的是,这是我们成长的路上必须学会的技能,所以接下来要刻意练习,每天其实可能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
当自己现在每天阅读,晨间日记,坐享以及锻炼之后,其实发现我们每天的时间是很多的,还可以做很多的其他的事情,除了工作之外,真的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如果每天学这么多是不是会没时间,经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发现完全没问题,只是我们自己想不想的问题而已。
接下来,清晨朗读会也作为我们的一个每天项目,晚上十一点半之前没完成,照样是罚款50元,并且第二天还必须完成。每天我还会在文章中找出十个生词来跟你打卡,至于你自己打卡的时候想不想写上生词,这个你自己决定。
2、你需要刻意练习的地方,需要你自己去刻意思考。你和别人不一样,没有人和你一样。
所谓“刻意练习”,其实是你在“刻意思考哪些需要刻意练习”之后自然会去做事情。因此,“刻意思考”才是关键。
凡事都怕琢磨。
高手,无一例外,都是善于琢磨的人。他们在琢磨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会琢磨那些事情呢?所谓“琢磨”,真的不难,只不过在此之前你不知道该琢磨什么而已。你与高手之间的所谓“差距”或者“差别”,只有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旦你捅破它,剩下的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我的思考:之前一直知道要刻意练习,我们到现在做的所有的事情其实也算是在刻意练习。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刻意思考,我们必须要不断改良我们在做的事情。也许,经过改良,同样的时间做出来的效果对于我们以后长期而言的区别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们要刻意思考我们的刻意改良,可刻意探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琢磨其实就是要有耐心,要去我们想做的事情想到极致,其实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能坚持做事情,接下来就是要证明我们不是为了坚持而坚持,要证明我们还可以在坚持之余不怕去优化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
十六、2019年10月14日 开始阅读《自学是门手艺》 第十六天
第十章 为什么从函数开始
1、在一个比较自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总是先学会阅读,然后才开始练习写作。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输入多余输出,或者说,输入远远多于输出,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无法改变的规则。
在未来的学习中,有空就去读读别人写的代码是一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理解能力的提高就靠它了。慢慢你会发现,学习编程和学习其他领域的技能没什么区别。学习英语也是这样,读得多了,自然就读得快了,也就理解得快了。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自然而然地习得很多“句式”,甚至很多“说理的方法”“讲故事的策略”。然后,就自然而然地会写了——从能“写一点”开始,慢慢进步,最终变得“很能写”!
我的思考:其实前面写了我们应该进入的某些链接进行的有关编程程序的学习,这个我们是必须一边阅读一边做起来的,不然光说不练确实效果很差。特别像这种自学的东西,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寻找问题。
里面也提到了学习英语的情况,我想我们刚好现在就是在这样子做,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去读英语,我觉得读得多了,践行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2、从“小”入手,从来都是自学的好方法。我们没有想着一上来就写程序,而是先写“子程序”“小程序”“短程序”。从结构化编程的角度看,写函数的基本要求就是:
完成一个功能;
只完成一个功能;
没有任何错误地只完成一个功能。
你要习惯——归纳、总结、整理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彻底完成。千万别像那些从未自学过的人一样,对这个流程全然没有了解。
我的思考:从“小”入手,这个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学习一个东西,一开始不要逼自己太紧,先让自己持续的做下去,然后一步一步加量,先完成再完美。慢慢的养成习惯,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