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稳定”,中国人有一种迷之追求。从古至今,安土重迁的思想被烙印在华夏大地和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人血脉里。叶落归根,故土难离,知晓从哪里来已经成为一个哲学命题,一个萝卜一个坑,除了用来形容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也是萝卜的坐标和归属地。
在稳定的观念引导下,翻开历史书看到每一次人口大迁徙,力透纸背的都是对战乱等造成颠沛流离的原因大控诉,经济发展好的时候也有人员流动,但似乎并不会成为书卷中记载的主流。少小离家老大回是回乡,商人重利轻离别是逐利,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思乡。当然诗中也不乏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豪情。
其实我并不排斥稳定,甚至对于那句带有小言色彩的,若能幸福安稳,谁愿颠沛流离,内心其实也是隐隐赞同的。幸福安稳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眷恋和渴望在一个地方稳定的生活下来的欲望。不过和父母相比,我对稳定的诉求可能来的没有他们那么强烈,他们一直希望我能够在熟悉的土地上继续生活,而我却觉得吾心安处是吾乡。
这么多年陆陆续续地呆过很多地方。在每一个地方生活上几年就会带点儿,不自觉地厌倦一个人的时候居住的地方,不过就是那样一张床。我并不觉得稳定是不好的,夜晚都会归于睡眠,生活的轰轰烈烈最后都会归于岑寂。我也有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挂在口边。可能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已经满足了,我想出去看看的念头和欲望。想到这里有点愧疚,自己既不愿意读万卷书也不愿意行万里路。
人是要去适应这个时代的,而不是让这个时代去贴合和适应我们。我们能看到的电商蓬勃发展也好,微信的不断更新换代也好,2G变3G变4G到现在即将迎来的5G时代也好。社会的发展是有脉络可循的,但并不会提前和所有人打好招呼。等到一切已经渗透着我们的生活,猛然回头发现已经改变了这么多。
周二的时候去听了一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分析专家讲座,听完了之后,有些感慨良多,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现在对于全媒体时代的定义,就是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媒体,都可以释放信号和接收信息。在初次之外,我印象最深的观点是老师提出的“媒体饥饿”,言简意赅地说就是“爆点”,渴望制造爆点获得更多的关注,传统媒体和权威媒体在这么做,自媒体和网红大v其实也是在这样做,甚至于每一个玩微博和抖音的人也是在有意或无意地追逐和制造着爆点。举个简单的例子,刚才和男朋友就讨论到了抖音上之前的网红宋城小白和现在正火的西安不倒翁唐风美女。
被命运的洪流裹夹着向前走,有时候我们以为的稳定,其实已经在变革之中,就像微信的每一次更新时我们点下去的那个确定。在不知不觉中有些东西已经在改变了,只是我们似乎还以为它处于一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