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
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
知乎果壳关注无数
36氪每日必读
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
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
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1
虽然只是一个段子,但是却很真实
我们疯狂地拓展自己的知识
反而变得更加焦虑和低效
现代人越来越多的患上了松鼠病
松鼠为了准备过冬的食物
会疯狂地四处收集板栗
只要看到板栗就含在自己的嘴里
最后含着圆鼓鼓的嘴巴回到自己的巢穴里
即使是板栗堆积如山了
它们依旧马不停歇地储存食物
这是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
松鼠病已和焦虑症、懒癌
一起被列为本世纪人类三大绝症
投射到人的身上,就是一群疯狂囤货的人
把自己的购物车和收藏夹塞地满满的
总觉得
“迟早有一天我会用到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一定有它的价值”
“早买早准备,早买早划算”
尤其是在媒体号的营销鼓吹下
知识付费成了知识焦虑
碎片化学习和随时充电
从以往的痒点变成了痛点
再进一步变成了如今的刚需
今天看到一门提高情商和沟通能力的课程
二话不说,直接买!
明天看到一门提高阅读和认知的课程
每过半年还涨一次价,不说了赶紧买!
后天看到一门提高赚钱能力
让你轻松月入过万的课
什么都不说了,依旧是买买买!
就这样,一群人就成了别人眼里的韭菜被无情收割
2
我有一朋友,去年在网上报了6个班
知乎Live参加了十多场
还被洗脑买了好几本书
更不用提什么音频阅读和说书稿
我就问了他一句
“买了这么多课程,实践过后有什么收获吗?”
他想了半天说:没有
时代越是浮躁,我们越是要有定力
那些卖课的平台往往卖的是一种错觉
一种用户觉得自己在学习、在成长的错觉
把知识打包好,把步骤打包好直接拿给你
为你做成保姆式的一站服务
你觉得贴心,其实反而在害你
尤其是那些免费课,更是垃圾
其实,知识从来就不是免费的
即使金钱上的免费
在你掌握它运用它的时候
你也必然付出了你的时间和心血
衡量一种东西的价值,是要看获取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每天都会在网络上
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互联网打开了我们的视野
让我们能获取到无数个新鲜的“概念”
因为这些新鲜概念,我成为了朋友圈的焦点
因为有了这些谈资,自己成了小群体的意见领袖
我们享受着这些带给我们的社交快感
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明白
我们只是概念的搬运工
根本不懂每个概念的真正含义
更别说去逐一实践
概念的获取十分容易
但是技能和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囤的知识越多,越没有机会实践
人也就变得越焦虑
互联网时代
我们的生活虽然丰富
每天都能接收海量的信息
同时也被围困在信息海洋当中
面对碎片化的学习更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高对于知识的管理,才能更好的调用
3
只收藏,不整理
只付费,不实践
永远也不能真正拥有知识
普通人因知识而产生焦虑
聪明人用知识来解决焦虑
只有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认真的去实践才有有真的收获
避免成为一只只会囤货的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