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出于诗而高于诗。简炼古雅,文釆盎然,恰似榴花般火红耀眼。她当红于清末民国时期,并绵延至今。文壇民间皆有高手创作楹联,刻满名胜古迹,遍布寺宇祠堂,赏之不尽。
例如,李白题岳阳楼联:
水 天 一 色
风 月 无 边
这是四言联,内容抽象空洞,含点禅意,词性对仗粗糟,表达手法平常无奇。四言句型字少语法破碎意难全。作为刻写在门口边,字少显得十分小气家。有的祠堂横匾五个字,更加轻重倒置,既失去艺术美感,又显萧条冷落之象。须知楹联是独立的文学体裁,要求上下联各自完整成句。也就是说必须具备主谓语,否则不成立。
又如清朝䢀隆皇题杭州西湖的湖心亭联: 波 涌 湖 光 远
山 催 水 色 深
五言是最常用的句型,値得玩熟它。此联好比一幅未题诗的写生画卷。比较在下此联,确实欠了一份情。请看:
燕 山 千 秋 画
滦 水 万 古 琴
名词加数量词做谓语很常见,不过,这类型比不上动词形象。好在人入画里,已然触景生情了。上联写景如作画,下联以情对仗为。
你有无见过此联:
上联曰: 远瞩高瞻 赏不尽海阔天空 波光云影皆诗画
下联曰: 论古评今 争道是地杰人灵
文釆风流越宋唐
这是一副长联,长联深受明末小品文学的影响,擅于混沌情与景,隐喻哲理或品评,意味深长诗人心。明朝人谓之短赋。
诗人喜欢自由浪漫,敢将长联拉到几百个字,其中出名的数昆明大观楼联,长达一百八十个字。为了方便谈论,现抄录列下: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峻。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负四围香稻、万里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读 此联可知作者愽学多才,个中艺术技巧影响当时及后世。但是,重重叠叠的骈句盖住了对仗文釆,逐渐脱离简炼而走向辞赋。由于话题杂乱宽广,宗旨多中心即无中心。长联长了不着边际,好象与大观楼无关,又可以用在其他楼阁上。惹人起疑卖弄文笔,令人反感书生意气。物极必反,慎之又慎。"文无第一",恃才无益。
楹联贵在雅俗共赏,文壇民间共享秋色,甚得人心。爱诗者更爱楹联,执笔一支,锋芒过处尽珠玑,串字赏玩,何等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