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我得下点笨功夫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曾几何时,我是那个学东西比较快的人,什么东西一学,很容易就有个样子出来。

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优点?还是最终因此而被害得不浅

就是因为一接触就有点样子,看着其他同学都暂时还没有跟上来,我就沾沾自喜地玩其他新玩意儿去了,就像那只<龟兔赛跑>里的兔子一样,突然有一天醒来,茫然四顾,当初明明比我差的同学已经远远把我甩在身后了

钢琴是这样,我节奏感好 对音乐性敏感,一接触很快就开练即兴伴奏,没想到弹了十多年,断断续续,水平相比较刚学习两三年时的状态甚至还有退步

网球也是这样,教练都说我动作标准协调性好体力又充沛,一个班里总是我来给大家做动作示范,这一晃地,也是十年过去了,我这打三天鱼要晒三个月网的下场频率,让那个时候被我虐的球友现在都不带我玩儿了

~~

真正的懒不是不学习 ,而是不行动,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坚持行动。学习本身,姿势还是比较舒服的,脑子享受着新鲜资讯的按摩,以为自己懂得了更多……

但事实上,缺乏持续反复的刻意练习,也不过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已。让你说出来,往往一张嘴,空洞无物;让你做出来,更是不知从何开始。

所以才会有韩寒那一句著名的段子: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听过永远只是听过,道理是别人的道理。你没有去踩过那道坑,就不知道坑里的水有多深

~~

我一直有摘抄的习惯,看到有感触的句子段落,就会用不同的本子分门别类的抄写下来,以前写到相关联的主题时,我就去摘抄本里复制粘贴,像一个搬运工一样把别人的文字扛到我的朋友圈里的位置,然后坐等别人的点赞,为九宫格下方密密麻麻的点赞头像沾沾自喜

事实证明,没有经过自己消化理解的知识,根本不可能内化进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你随时可以调用的素材。

当这次我再开始学习写作,抓耳挠腮也扯不出自己想要的流畅表达时,我才深刻地发现,所谓慢就是快,耐心地积攒自己的每一步,才是去往远方的路

~~

多年前有一个朋友就跟我说过,凡事要做好大抵可以从两个方面使劲,一个勤 一个巧。聪明的人用巧劲,智慧的人才懂得勤。

道理貌似是早就懂了,可直到最近我才明白,你听到的道理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那是别人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去经历过一遍道理中的对立,内化吸收之后变成你自己的,你才能真正地让道理为你的人生所服务

~~

以前的我是典型的表现型人格,在意的,更多是别人眼中我是什么样子,时时刻刻不忘为自己粉饰,但事实上当时间流逝,你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如今我希望为自己注入一些进取型人格,即便做得还不够好 ,我希望自己能默默地努力 ,下一些笨功夫 ,一点一点地 实实在在地朝着要去的地方,匍匐前进。

在网上有个这样的段子:

某人四十多了还碌碌无为,于是跑去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掐指一算,然后问:“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那就先听坏的吧。算命先生说:“坏消息是,你四十岁之前穷困潦倒……”那人眉头一挑,问:“那好消息呢?”算命先生幽幽地说:“四十岁之后,你就习惯了

一个人若最终沦为平庸 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其实真的不能怪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若是有什么路,那一定是人人都能走的,若是有什么门,也一定没有上锁,只要你愿意走出去 打开门 ,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

任何时候,你想要开始,都不晚,不是有一句名言吗,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不管如何,今天都是你接下来余生的第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总是那么的义无反顾的面对生活的选择。 有的人离开,有的人到来,就像一个拥有两扇门的屋子.一扇进一扇出。只有自己...
    i理想am阅读 277评论 1 3
  • 从前一直觉得人是要往前看的,不要去怀念以前,所以从来就没有意识去保留什么。现在才发现旧时的事,都忘了,不留一点痕迹...
    坚持才是最困难的阅读 995评论 0 0
  • 今天早上打开群就看见群里一堆赞扬之词,立马就想起韩妈道德的那个典故。心里不舒服,想你们就会拍马,就会说好词,就不...
    安心的心灵花园阅读 2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