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是那个学东西比较快的人,什么东西一学,很容易就有个样子出来。
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优点?还是最终因此而被害得不浅
就是因为一接触就有点样子,看着其他同学都暂时还没有跟上来,我就沾沾自喜地玩其他新玩意儿去了,就像那只<龟兔赛跑>里的兔子一样,突然有一天醒来,茫然四顾,当初明明比我差的同学已经远远把我甩在身后了
钢琴是这样,我节奏感好 对音乐性敏感,一接触很快就开练即兴伴奏,没想到弹了十多年,断断续续,水平相比较刚学习两三年时的状态甚至还有退步
网球也是这样,教练都说我动作标准协调性好体力又充沛,一个班里总是我来给大家做动作示范,这一晃地,也是十年过去了,我这打三天鱼要晒三个月网的下场频率,让那个时候被我虐的球友现在都不带我玩儿了
~~
真正的懒不是不学习 ,而是不行动,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坚持行动。学习本身,姿势还是比较舒服的,脑子享受着新鲜资讯的按摩,以为自己懂得了更多……
但事实上,缺乏持续反复的刻意练习,也不过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已。让你说出来,往往一张嘴,空洞无物;让你做出来,更是不知从何开始。
所以才会有韩寒那一句著名的段子: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听过永远只是听过,道理是别人的道理。你没有去踩过那道坑,就不知道坑里的水有多深
~~
我一直有摘抄的习惯,看到有感触的句子段落,就会用不同的本子分门别类的抄写下来,以前写到相关联的主题时,我就去摘抄本里复制粘贴,像一个搬运工一样把别人的文字扛到我的朋友圈里的位置,然后坐等别人的点赞,为九宫格下方密密麻麻的点赞头像沾沾自喜
事实证明,没有经过自己消化理解的知识,根本不可能内化进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你随时可以调用的素材。
当这次我再开始学习写作,抓耳挠腮也扯不出自己想要的流畅表达时,我才深刻地发现,所谓慢就是快,耐心地积攒自己的每一步,才是去往远方的路
~~
多年前有一个朋友就跟我说过,凡事要做好大抵可以从两个方面使劲,一个勤 一个巧。聪明的人用巧劲,智慧的人才懂得勤。
道理貌似是早就懂了,可直到最近我才明白,你听到的道理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那是别人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去经历过一遍道理中的对立,内化吸收之后变成你自己的,你才能真正地让道理为你的人生所服务
~~
以前的我是典型的表现型人格,在意的,更多是别人眼中我是什么样子,时时刻刻不忘为自己粉饰,但事实上当时间流逝,你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如今我希望为自己注入一些进取型人格,即便做得还不够好 ,我希望自己能默默地努力 ,下一些笨功夫 ,一点一点地 实实在在地朝着要去的地方,匍匐前进。
在网上有个这样的段子:
某人四十多了还碌碌无为,于是跑去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掐指一算,然后问:“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那就先听坏的吧。算命先生说:“坏消息是,你四十岁之前穷困潦倒……”那人眉头一挑,问:“那好消息呢?”算命先生幽幽地说:“四十岁之后,你就习惯了
一个人若最终沦为平庸 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其实真的不能怪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若是有什么路,那一定是人人都能走的,若是有什么门,也一定没有上锁,只要你愿意走出去 打开门 ,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
任何时候,你想要开始,都不晚,不是有一句名言吗,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不管如何,今天都是你接下来余生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