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是源自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出,他认为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在他的《异类》书中所说的“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超凡”这个理论站不住脚。那天才型的专家还能不能训练出来?
埃里克森说:可以,通过刻意练习。
以下是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一书中的重点摘录和自我的启发与感悟,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刻意练习?
从字面上理解,“刻意”的意思就是故意、特意,意思是用上全部心思注意力。那刻意练习就是用上全部心思去练习某个技能。比如写作、弹琴等等。
然而埃里克森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
训练天才型专家真正重要的是一万小时背后的刻意练习。在这里,刻意练习并不是人们之前理解的勤奋和努力。
以前我所认为的“刻意练习”是针对某项技能进行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勤奋努力为达到熟能生巧。练习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不是练习本身,而是练习背后的“刻意训练”。
尽管专家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有真正的突飞猛进的进步。
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这个概念很陌生不好理解,作者在书中举了个容易理解的例子:
对于下象棋而言,一个新手下棋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车、马、炮”,“马走日,象走田”,而大师看到的却是棋局走势与可能的策略。这种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就是心理表征的差别。
比如我们看到“冥想、打坐、修禅”这类的词,有些人只停留在文字表层的词组意思,而练习过“冥想”的人,对这些词组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认知。对于投资领域也一样,有些人看到的只是每天的涨跌,而有些人看到的是市场长期周期与趋势,视角广度不同,得到的认知结果也不一样。
作者认为“心理表征”这个概念,不便理解,替换了一个更好理解的概念“元认知”。“元认知”这个词对于李笑来老师的粉丝并不陌生,他在得到专栏中反复提及,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元认知能力。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觉地意识到还可以去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
这里引用一下《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对于元认知能力起作用的方式:
哦,我原来是这么想的……
嗯?我这么想难道不对吗?
啊!我应该这么想才对!
举个例子:
在女朋友生气之后,他凭直觉与过往经验思考:
她怎么无缘无故就发脾气,动不动就生气,老是说一些抱怨指责的话,我也很生气,我也不高兴,不想理她。
他这么想对吗?她还可能因为什么原因而生气,是他没考虑到的?
啊!原来是这样:她考试成绩不佳,加上月经期来临,而且在家独处一整天,好不容易等到他回来,他却如此冷漠。他突然意识到他应该主动多关心她,陪她多说说话,聊聊天。
以上就是“思考自己思考的过程”,反思自己思考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怎么做才正确,思考后得出更好的方法与策略。
其实就是把原来的关注焦点转移到另一个更正确更有效的焦点上。在练习的过程中,反复修改调整,不断精进。
也就是说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提出锻炼元认知能力有三个方法。冥想、反思、兴趣,这三点是每日练习冥想可以不断提升元认知能力;每日反思就是通过刻意的练习锻炼元认知能力,而兴趣就是全神贯注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训练元认知。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是什么关系?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元认知就好比我们选择从北京到天津的道路,可以是省道也可以是高速公路。不用临界知识,就像是我们开车去天津选择走省道,路远,堵车,浪费时间;而在思考的过程应用临界知识,就好比开车上高速,能够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我们快速成长就是把省道升级为高速的过程。
临界知识,是指那些能够更普遍更广泛指导我们行为重要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在思考过程中运用临界知识,也就是运用那些重要的知识,它能够更准确有效的让我们快速成长。
所以,刻意练习最关键的还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最后,想要提升学习能力,首先需要刻意练习,而重要的不仅仅是练习的本身,而是通过练习对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进行反思、校验、修订、升级,理解并掌握“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也就是练习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这样我们才能提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