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初29期网中29期王旭坚持打卡141天
引言
当我们认为自己无可奈何时,我们便不再是生活的主人,学着如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让爱来主导我们生命的成长。
心灵地图FM为您精彩分享,欢迎订阅。
1
你还在教训自己吗?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经常使用它来打击自己。它在我们的意识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许多人无法想象,没有它生活将如何继续。
这个词就是“应该”,也就是“我应该早点知道”或“我不应该做那件事情”中的“应该”。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除了“应该”这个词,我们还会用别的方式教训自己,例如:“我真受不了自己现在这个样子。我必须改改了。”
想一想那些强迫自己的人。他们中有的人说:“我真的应该戒烟了。”另一些人说:“我必须加强锻炼。3他们不断地说他们“必须”做什么,与此同时,又不停地找借口不那么做,因为没有人想成为奴隶。
当然,我们也不是命中注定要去服从“应该”或“不得不”的指挥,不论它是来自外部,还是来自我们自身。一旦顺从了这些命令,生活可能也就失去了乐趣。
2
满足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自己的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可能会变得枯燥无味。
许多年前,有个练习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惭愧。下面我会介绍这个练习,希望它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3
练习: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
“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份报告?
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
想到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
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
#4
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你在思考“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这个问题时,也许会像我考虑开车送小孩子上学那样,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
一旦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所服务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艰苦、富有挑战性乃至举步维艰,我们也会从中得到乐趣。
然而,你也许会发现,清单上的一些行为是出于下列的一种或多种动机:
1 为了钱
钱是社会回报一个人的主要形式。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失去生活的乐趣;
反之,如果我们的行动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快乐将会伴随我们。在非暴力沟通中,钱并不被认为是一种“需要”,它只是被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无数种策略中的一种。
2 为了得到认可
像钱一样,来自他人的认可也是一种回报。受社会化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上学时,学校使用外在的手段来激励我们学习。
在家里,做一个好男孩或好女孩,我们就会得到礼物;反之,如果大人认为我们调皮捣蛋,我们就会受罚。于是,等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误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回报。
我们迫切地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盼着人们夸我们是“好人”“好家长”“好市民”“好员工”以及“好朋友”等等。
为了讨人喜欢,我们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嫌恶,我们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情。
于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我们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
实际上,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认可永远无法给予的。
3 为了逃避惩罚
有些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主要是为了免受惩罚。这使他们对每年度例行的纳税产生了抵触情绪。
然而,想起小时候我父亲及祖父对纳税的态度,感到真是今非昔比。他们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热衷于支持一个他们认为比沙皇更能保护人民利益的政府。想到许多人的福利有赖于他们的纳税,每次将支票寄给美国政府时,他们都无比地喜悦。
4 不想感到羞愧
我们知道,如果不做某些事情,我们就会责备自己。我们认为不做那些事情是不对的、愚蠢的。可是,如果为了体面而循规蹈矩,我们最终难免感到厌烦。
5 为了避免内疚
在另外一些情形,我们也许会想:“如果我不做那件事,别人会感到失望。”此时,我们担心无法满足他人的期许。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目的会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为了避免内疚,我们将活得可怜兮兮;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我们的生活将充满乐趣。
6 为了履行责任
使用“应该”、“不得不”、“必须”、“不能”“被迫”这样的词语,意味着我们受到内疚、职责或义务的逼迫,感到自己无可奈何。
我确信,一旦生命的需要被忽视,我们的行动对社会来说极具危险,对个人来说则可能不幸。
#5
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当我们认为自己无可奈何时,我们不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沦为了机器。在仔细思考清单所列的各项事情后,你也许会像我选择放弃写临床报告那样,决定不做某些事情。
即使这听起来似乎很激进,但我们只做有乐趣的事情是可能的。我相信,我们越是投入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就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图片
-END-
编辑 | 图图整理编辑
来源 | 来源:网络
转载声明: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文章作者,欢迎大家给我们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