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
我是三只青蛙时间管理讲师行思语。行动、思想、传播。名字有点绕口,但我觉得他就像我的座标一样,缺一不可,所以自从加入时间管理课堂,我就一直借用这个名字来鞭策自己也希望大家在听到我名字的时候,能够想到时间管理的要领,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什么是时间管理。
我是学习工商管理的,毕业之后也参与过多个行业的创业,但是创业的艰辛真的是不堪回首,过去的我对于创业的认知就是局限于创业就是拼资源,比关系。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断的在深思,过去的学习到底对我有用吗?我的人生方向到底在哪里?人生的每一步路又该如何规划?我的身边能够做到毕业后坚持学习的人寥寥无几,在他们看来,有一个体面的职业,一份稳定的工资,都觉得日子已经不错了,这些现象都让我对人生的奋斗价值产生了疑问,直到2017年我遇到了台湾慈济贵州团队的带领人,我终于体会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但我觉得方向虽然明确了,家庭和事业还是我目前的重心,只有先顾好家庭和事业,我才能进一步开展和实施志业。而当下应该如何安排再一次让我开始深思,很幸运的是去年我听到了时间管理司马腾老师的音频,他让我重新肯定了知识的价值,也让我再一次将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回首过去,我再次相信:人生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算数的,结合我的心路历程,我将从时间管理的一个入口为大家打开时间管理的大门,那么究竟是哪个入口呢?
在座的每个人对于时间管理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其实所谓的时间管理只是一个概念的替换,时间是无法管理的,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的心智,正如有一句话所言“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广度”,时间管理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不断拓展,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心智不断走向成熟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借助外在的自律,比如作息,比如运动,比如制定目标。最终才能实现各个层面的高度平衡,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让我们能终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既然时间管理可以归结为心智的管理,那什么是心智呢?心智就是我们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抽象推理的能力,简单的说,它是我们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流程和套路。但如何学习心智才能提升呢?这又是一个问题。古人给出的方法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先从行万里路开始探讨吧,有段歌词写的好:我想去桂林,当我有时间的时候我没有钱,当我有钱的时候我没时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曾经红遍网络,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洒脱呢?我们更多的人是不是更像前面歌词当中说写的那样,时间与金钱,总是很难和谐统一。所以我觉得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合适的学习方式莫过于阅读。关于阅读的好处,老祖宗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到这里,好多人更困惑了,老师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工作后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工资常年不涨,颜如玉更是想都不敢想啊!有的人也在叹气,颜如玉是看到了,但都名花有主了。
直到前两天,我查阅了几本关于阅读的书,我才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这就是老祖宗的话没错,错的是我们大部分人惯有的读书方式。大家是不是觉得更惊奇?读书还会读错,甚至有人开始产生排斥,别着急,其实我也和大家一样,当坚守多年的习惯被颠覆的时候,当传统思维被打破的时候,我也有强烈的不适应感,但当我静下心来琢磨的时候,我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我终于找到了这么多年我为什么读书但没有突破的原因。我将其归为四个方面:第一、读书的目的不明确;第二、选择的书籍不合适;第三、读书的步骤错落无序;第四、读书的方法不对。
先从目的谈起吧,读书的目的我简化为三种:一是实用,比如技能管理类的,二是敲门砖,比如升学考证类的,三是兴趣,比如人文历史类的。读书之前,我们必须要反复问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和深层动机是什么?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如果答案是恍惚的甚至是没有答案,我们就会印证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那么还是踏踏实实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很多技能型的人才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就拿我来举例吧!毕业这么多年,经历了工作,创业,学习,每次当我的人生出现变化的时候,我就开始转换学习的方向。当创业不顺的时候,我就想考个研吧,所以我的书架上多了一套全新的考研教材。当业务出现转机的时候,我又想安心创业吧,于是书架上又多了创业的书籍,当职位提升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说考个注册会计师吧,一拿到注会的书籍,我一看,估计很难坚持,又把注会的教材放回到书架上。生完小孩的时候,我看别人都说要科学育养,家里一下又增加了很多育儿书籍,心理学书籍、国学书籍。很多到现在都还没拆封了。现在回头一看,要把我家里的这些书先看完,估计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跟大家分享到这里的时候,说实话,我都有点心虚了,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家先生有一次在跟我朋友提到我的时候,很强烈的建议我少买点书,买了又没时间看。为此我还和他产生了分歧,我认为他不学习,他认为我假学习,我相信很多爱学习的人士是不是和我一样呢?所以,我认为在生活水平处在不同阶段的时候,我们阅读的目的也应该有区别。阅读之前一定要与自己的现状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首先用在最重要紧急的问题上,这和时间管理当中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来确定事情的优先级是一样的道理。
二、选择的书籍不合适:现在我们要获取知识的来源异常广泛,电视、手机、报纸、书籍等等。因此我们更需要有深度的思考能力。除了根据阅读的目的来选择书籍以为,对于我们所要选择的书籍类型,我们也要有科学的判断,哪些知识是有科学依据的,哪些知识是道听途说缺乏考证的,都要细心去琢磨。给大家举个例子,去年我参加一个消防培训,指导员给我们看了一幅幅火灾场景及受伤者的图片,其中一个8岁的小女孩真的让我非常难受,因为她的妈妈告诉她,油锅起火了马上盖锅盖,结果火苗从锅盖里面窜出来,从肚皮到头皮烧的面目全非,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也听过这样的灭火方法,女孩的妈妈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到这样的方法所以带来这样的惨剧。这个案例提示我们:选择获取知识的途径,筛选对我们有用的知识是何等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分析和判断力,失去的可能是金钱,可能是时间甚至是生命。因此,我们也应该从渠道了解我们所需知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
选择好合适的书籍,我们就要开始阅读了。那么我想请问在坐的各位你们是如何阅读的呢。你们有自己高效的阅读步骤吗?在座的人有愿意分享的吗?(假设无人应答,现场沉默)看来今天的问题很多人都没有细想过,对不对?我们很多人是不是一拿到书本,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如说今天晚上吃什么啊?这个周末去哪里玩啊?孩子的作业完成了吗?等等。有的人甚至将书当做了最好的催眠工具,只要做好看书的准备,困意就开始产生了,是吧?(假设现场在笑,不会吧,这么多人点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问题了。我给大家的建议是首先确保阅读前你的身体不是处于特别疲惫的状态;第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比如清晨无人打扰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效率相对较高;第三保持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试想你在一个凌乱的环境中学习,思路一定不会特别清晰。外界环境整理好了,就要从内在开始准备了,内在准备的第一步就是静心。如何静心呢?教大家一个小技巧。我们借用一个橘子为例教大家提高注意力,大家请坐好,试想你的右手边拿着一个橘子抛到左手,然后又从左手抛到右手,这样循环往复,注意力保持集中,身体放松,最后用右手将橘子放到你的后脑勺上方,设想这个橘子一直在你的头顶上,开始你的阅读,一旦你的注意力转移的时候,就想象你后脑勺上方的橘子将注意力收回来。这个橘子也可以换成你感兴趣的其它物品,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排除杂念,提高注意力。除了这个小技巧,我们也可以选择其它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正念冥想,内在准备的第二步,用几分钟时间对手上的书本进行预习,如何预习呢?我们快速的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不要刻意去记,也不要因为什么都记不住而担心,这样预习两遍。预习的好处在于我们克服对书本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打个简单的比方,你第一次去相亲,见到对方的时候你是仔细打量还是先建立初步印象。这样讲大家估计就能明白,一本从来没翻过的书就像我们第一次见面的相亲对象,你通过几秒钟的时间初步看清对方的外貌身高,形象气质,你才好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做好预习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复习了,对吧,这个时候我们就从目录开始,了解书本的整体结构,每个章节的大概内容,司马腾老师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将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快速建立出来,然后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翻到对应的页码进行详细复习。思维导图是时间管理中特别有效的一个工具,建议大家可以加以运用。
前面三个关于阅读的问题我们解决好之后,我们依然要回归到阅读的本质,提升心智,也就是将获取的知识加以运用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按照我们传统的方法对书本细嚼慢咽,寻找作者的中心思想,做篇幅好看的笔记,这样的读书方式,除了应付考试外,对现实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这里我给各位介绍一下对我来说比较实用的方法,叫做便签拆书法。便签拆书法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为我们提供的方法。便签拆书法顾名思义我们在阅读前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比如红黄蓝色三种。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时,我们用红色便签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将书中的内容重述一遍,这个过程就是吸取的过程,第二用黄色的便签将和书中观点接近的事例列举出来,这个实力可以是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所见所听别人身上的故事,这是我们消化的过程,第三用蓝色的便签将与之相关的行动计划列出来,最后我们将行动计划的标签全部提取出来贴到我们醒目的位置,比如冰箱,比如电脑屏幕,比如文件柜等等。当我们把行动计划一个一个落实的时候,我们再与书本进行对应,这也和时间管理中的复盘一样,也就是对我们的行动进行不断总结和深化,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相信所有在座的各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能通过阅读的入口推开时间管理的大门,实现人生的逆袭和蜕变!在实现黄金屋、颜如玉的基础梦想上,通过阅读,突破我们的固化思维,重构我们的顶层设计,扩大我们的精神层面,进而实现更高的境界——为造福他人,造福社会而读书!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再次感谢三只青蛙所有的教师团队和司马腾老师的辛苦付出!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