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儿子,老先生名叫葆玖。
若非必然,我倒不愿在关于葆玖先生的文字里过于频繁的提起梅老先生,葆玖先生曾活在他父亲的阴影下,很久。
不知者不懂这煎熬。梅老先生确是他走进京剧世界的捷径,不过也是他更需接受的阴霾。以至于父亲驾鹤西去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麻木的在接受人们的感受,对父亲的美赞,对自己更多的希冀和更高的要求。
他倦,可他终归还是要活出自己来。
直至终有一天,他重排了父亲留下的遗憾,他成功了。他终于熬过了15年黑暗与暗淡,他终于被人也称作了大师,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光环。
2001年由梅兰芳老先生创作的《太真外传》改编,结合《贵妃醉酒》,属于葆玖先生的《大唐贵妃》在北京上演。
那场戏,座无虚席,掌声雷鸣。
这是对梅老先生的缅怀,也是对葆玖先生的认可。
2
不知葆玖先生一生承受过多少苦难,不知他是否热爱,总归是闹闹嚷嚷过了一辈子,在这醇厚流丽的梅派唱腔里,一陷就是整整一辈子。
他继承父亲的衣钵,在现实面前放弃了那个梦,学了父亲,唱起旦角。他和七姐葆玥,一起踏入了梨园行的京戏世界。说是两人,实则也只有他一人在传承这老梅派的艺术。
七姐师从李桂芬,同是梨园世家,但唱的是老生,而老梅派却是旦角的行当,于是这沉甸甸的担子便落在了葆玖先生一个人肩上。
他本不爱,不过是天赋罢了。
他本疲惫,不过是命数罢了。
3
葆玖先生一生最为深爱的不定然是京戏。
在他昏暗的15年岁月,他无法赶场唱戏,无法走到舞台前光鲜,在那个主张女不唱生,男不唱旦的时代,他的心底蒙上一层灰。
难道我老梅家的戏就要这样亡了吗?他总在追问自己,也像是在指责自己。
但不能说那15年他过得不欢愉,他终于和他喜欢的机械呆在一起了,这样的机会他毕生所求。
他放下了勾眉的笔,在后台,做了个沉默孤寂的音响师。我很难想象那个样子的先生,但那确实是他所热爱的,所向往一生的东西。
不可否认,关于梦想,一切的一切都太美好了。
15年,笼罩梅家的乌云散去了,葆玖先生的梦醒了,但他也欢愉,左右是责任和梦想都让他体会到存在的意义,不过是一个比另一个大了那么一丁点儿。
葆玖先生总在感慨,他躲不过时代的洪流,却在苟延残喘后活了下来,他迎来了京戏的好发展,终是幸运的、不被泯灭的梅派艺术在他的手上得以继续,他也不算无颜面对父亲。
4
我真正开始识得葆玖先生算上来太晚了,我早已不可能再亲耳听到他的梅派唱腔,只有闲暇时以他唯一的男旦角学徒胡文阁的音调来解趣。
经历过,失落过,得到过,沉淀过岁月的声音终还是多了几分雅致和精细,不仅听音,更像在听一个故事,一高一低唱尽人生。
我刚想说声您好,便急匆匆地要讲告别。2016年4月25日,他去了,永久地去了,去了有他父亲的北方天国,他的眸里也只剩下了黑暗无尽。
一曲《梨花颂》唱别一代旦角优伶,梅派未断,但梅家却葬在了岁月里。家姐家兄已逝,葆玖先生没有子女。
人间不见梅葆玖,梅家再无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