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宣传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在天津灰扑扑的天空下思考这句话,意味深长。20多年前,我出生在这里,赶上了一个风韵犹存古老城市的尾巴,时光斗转星移,而今,在现代化进程中天津早已蜕化成一张千篇一律的面孔。冬天已不再是记忆里的北风凛冽天空飘雪,而成了温吞吞雾气冲天的样子,在让人憋闷的雾霾天里读一读北岛的散文集《城门开》,浓的化不开的雾气仿佛可以吹散一些,记忆中的城池点滴再现。
作者写这本书的契机是2001年其父亲病重,北岛回到阔别了十三年的北京,当他走下飞机,却发觉北京已经变得难以辨认,自己也成了故乡的异乡人。于是他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这个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四零后”撞见飞速发展的城市,内心所激起的震惊想必如惊涛拍岸。北京之于北岛,如天津之于我,但有一点不同,相比北岛十三年的不在场,我与天津这座城共同成长,我即将奔三,她日新月异,没有震惊,只有缅怀。在逝去的岁月中,胡同、街道、低矮的平房;乐园游乐场、三毛餐厅、带转盘的公交车、煤球炉、冬储大白菜......这些再熟悉不过的光影声色渐次退场,等回过神儿来,它们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增高的建筑,加宽的道路,纵横交错的桥梁,拥堵的交通。在这个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时代,往事不可追!
读《城门开》,每翻读一页,总能收获共鸣,书中的北京和儿时的天津有太多相似,就连回忆的心境都能共通,这恐怕就是阅读带来的珍贵体验。
“胡同构筑的迷宫,雨后的水坑,初夏槐花的香味和昏暗的街灯,与楼房的刻板结构相比,那儿有一种平民的野性和自由。”
小时候住的大杂院也是如今的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它平庸、混乱、拥挤,可是丰富、热闹、人情味儿,这些能刚刚好压制住前述种种,让大杂院成为儿时的天堂。每每推开屋门,院子里的香椿树散发出阵阵香气,邻居种的花花草草分外妖娆,雨后院子里青砖上爬满了淡绿色的苔藓,每家每户“我家大门常打开”,邻居间熟络得很,这些都是居于蜂巢般的高楼广厦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
文学是弥补缺憾的一剂良药,北岛用诗人的语言构筑了一座城,在这里“时光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他的文字有画面,有温度,有气味,调动了我所有的感官,他的文字把城市的钢筋水泥融化,城门洞开,声色犬马流于笔下,旧城复现。这是记忆的凭证,也是文字的温度。
老城厢旧时的意蕴早已淌在我的血液里,无法抹去,2015,生活仍在川流不息地向前奔跑,我却想和这生活多年的城市谈谈旧事,讲讲那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