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我怎么告诉你呢?你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一个少女,她曾经也将一直对你这么一个并不忠实的人坚贞不渝的。你也永远不会坦然无疑地承认,承认这孩子是你的亲生之子。
你也许会觉得我另有企图,你还会对我疑心,在你我之间会存在一片阴影。一片淡淡的怀疑的阴影。而我是有自尊心的,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变成你的一个累赘。
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念,在这点上我愿意在你结交的所有的女人当中成为独一无二的。
可是当然了,你从来也没有想过我。你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 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922年,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用哀婉落寞的笔触,写尽了爱情的唯美主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内心深爱的作家诉说了她潜隐一生默默无闻的痴情苦恋。
茫茫人海中擦身而过,她三次委身于他。可每次激情落幕,作家都无一例外地将女人忘得一干二净,只剩下花瓶里毫无记忆的白玫瑰,黯然凋零。
高尔基称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这里不是白玫瑰和红玫瑰永无休止的纠缠与惦念,而是无数朵白玫瑰中不幸的一朵。这篇杰作刻画了关于爱情的更加残酷的事实。
“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但是你却从来不知道我是谁,爱你与你无关。”
明知道他不爱她,却不肯让他俯身回应。女人一生执迷,至死捍卫的爱情的纯粹。纯粹到不肯用一丝道德、义务和责任感去束缚和争取痴爱的回报。出于同样的理由,她选择在死后才肯将一切如实相告。
直到女人死去,作家对她的印象都是模糊的。她却将身心、意志和信仰全部献给了雁过无痕的爱情,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虽然是悲情的,但女人的爱却并不卑微,相反是高贵而骄傲的,她宁愿用一生孤苦的命运来滋养自己的爱情,也不肯让它沾染一点世俗的尘埃。
我阅览过无数爱情的版本,相比之下,世俗爱情的本质是自私的,“完全不求回报的爱情”,大概仅此一例,绝无仅有。女人的爱更像一件艺术品,因为完美纯净,毫无瑕疵,充满诱惑,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但这种爱情观也只适合当作艺术品来欣赏,在烟火人生中,这是一种不值得学习的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