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 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询问实现仁义的途径。孔子告诉子子贡,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那么为仁是用什么工具呢?住在这个国家,想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必须结交上流社会,乃至政坛上的大员,政府的中坚;和这个国家社会上各种贤达的人,都要交成朋友。换句话说,就是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内情,有了良好的关系,然后才能得到有所贡献的机会,完成仁的目的。
可见,孔子也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他也懂得周旋的重要性。只有灵活入世,方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想到当年荆轲去行刺秦王,燕王将樊於期的头与督抗的地图作为礼物送给秦王,来到燕国,为了接触秦王,又用重金收买秦王手下的重臣为自己说好话。可谓准备充分,虽然荆轲最后失败了,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晋代祖逖每天闻鸡起舞,终成镇西将军。
著名作家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前,翻阅了1975到1985近十年的报纸,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种写道:“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继续翻阅,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把这件恼人的工作做完。”后来他又深入煤矿体验生活,历经六年终于完成这部巨著。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朱子家训》中也曾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可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唯有“居安思危,思而有备“,方能”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