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似是而非的观点,一般都有非此即彼的逻辑。
最近在简书,主页给我推荐了许多关于职场的文章,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经验总结。成人之后,职场是生活中的重要场合,我们既不能忽视,也必须游刃有余地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不过,看完一些文章,发现有些东西误导性很强。不仅对职场人士起不到任何帮助,反而徒增了抱怨和偏执。
其中有一条观点很偏激,但出现的频率很高——我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交朋友的。后面所附庸的一些观点,则是说能交到朋友是非常幸运的,交不到也并没有什么关系。乍听之下很有道理,把职场中的主次分清楚了。但这句话和一味强调人脉一样,都是非此即彼的观点。
首先,从人类发展出群居生活开始,合作就成了最重要的生存手段。经过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合作的重要性只增不减。说得更直白,想赚钱就必须要合作,而合作的对象,首选的是亲戚,其次就是朋友。
“赚钱”和“交朋友”,两者本不冲突,偏重于“赚钱”,则还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思维,小说中可以出现,但现实生活中想这样操作,结果可能是钱也没赚到,还得罪了一帮人,连以后赚钱的机会都没有了。
孙猴子够厉害了,大闹天宫是何等本事。但取经路上,不还得靠天庭的朋友来帮个忙吗?所以中国人强调,多个朋友多条路。
另外,说这句话的人,实则很傲慢。难道你身边的人,都舔着脸特别想跟你交朋友,你可以像帝王翻牌一样,随你挑?
真有本事的人,自然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会更加谦逊,更懂事尊重他人,珍惜朋友。若没本事,那又有什么资本让别人和你交朋友?我们能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朋友,才是我们要考虑的。
成人世界的良师益友,始于能力,终于人品。前提都是利益至上,而利益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金钱。德高于我者,其德是利益,可以反省自我。品正于我者,其品是利益,可以匡正自己的行为,学广于我者,其学识是利益,可以增长我们的见闻。
同事到底算不算朋友?当然算。不是非得能说上心里话才算朋友,点头之交、点赞之交都是朋友。只是朋友关系有深浅亲疏,自己心里清楚,别人也清楚。
罗辑思维的罗胖,创业的第一桶金就是原单位的保洁阿姨介绍的。步入职场,大部分人的第一批朋友,都是同事。
文章写至此,没有其他的意思,更不是希望做个导师,指点众人。只是希望大家再看见一些非此即彼的观点时,能多想一想。没有时间看书,我们都希望在网络上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但鱼龙混杂,我们要有一双火眼精金。
笔名未伊,希望写出对您有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