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与OC的比较
在C语言中,只存在内存地址的分配和释放。同一个内存地址可以被多个指针指向。
int number = 4; // 定义一个数字
int *a = malloc(8); // 从堆区分配空间
*a = number; // 是指针a指向number
int *b = a; // 将指针a的值赋给指针b
free(b); // 释放指针b
在上述代码中,指针a和b指向的是一个同一个内存地址,由指针a来开辟内存空间,最后通过b来释放内存空间。实际上这两个指针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即a = b。对a和b做操作,相当于是对他们指向的内存空间做操作。
但是这样会产生一个问题,在指针b被释放之后,如同上面说的,指针b被释放,实际上是指针b指向的内存空间被释放掉了,也就是说,指针a指向的内存空间也不存在了。如果我们使用指针a这个变量,就会报野指针错误。
为了改善这一方面,OC就有了引用计数机制:
NSObject *a = [[NSObject alloc] init]; // 在堆区分配内存空间,引用计数为1
NSObject *b = [a retain]; // 对象b通过retain持有对象a,引用计数+1
[a release]; // 释放对象a,引用计数-1
NSLog(@"a: %@, b: %@", a, b); // a和b都可以使用
[b release]; // 释放对象b // 引用计数-1,引用计数变为0
NSLog(@"a: %@, b: %@", a, b); // a和b被真正释放了
在上述代码中,效果是和C语言是一样的,对象a和对象b是完全相等的,他们也是指向相同的内存地址。但OC代码中使用alloc来分配空间,retain用来持有对象,通过release来释放对象(在OC中,是不允许直接将对象释放的,当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dealloc方法系统会自动调用)。这里的release实际上的效果是对这片内存地址上的引用计数-1,代表的意思虽然是释放该对象,但其实在该内存地址的引用计数不为o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继续使用它,这种做法只是在编译上告知我们该对象已经被释放,当引用计数变为0的时候该片内存地址就会被彻底释放。就是一个对象创建了就一定会被释放,当所有持有该内存地址的对象被释放了,该内存地址才会被真正的释放。
OC内存管理上要注意的就是引用计数实际上是对内存地址的持有者的一个计数,而不是对象本身。创建对象的时候一定要使用alloc,retain,new,copy等关键词来创建,而不能直接赋值(其实直接赋值也是可以的,但该对象不能被释放,只要以后不再使用这个对象就好了。为了更加的安全,还是规范的写更好一些)。释放对象的方式有两种:release和autorelease。它们的含义是释放了这个对象,实际作用都是给引用计数-1,而不是去释放内存地址。所以当释放了这个对象之后,如果还有其他对象持有该内存地址,就可以继续使用该对象,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当对象不在使用的时候将其释放,释放之后不要再去使用释放后的对象。如果该对象是唯一的持有者,就会引起野指针。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代码:
int number = 4;
int *a = malloc(8);
a = &number;
free(a);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指针a分配了8个字节的地址,但是后来将a又指向了number的地址,最后释放a。这样释放的其实释放的是number的地址,而number是在栈区中的,不能被手动释放,而原来的内存地址现在由于没有指向而无法得到释放。这样就造成了内存泄漏。
在OC中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NSLog(@"%@", [[NSObject alloc] init]);
NSLog(@"%@", [[[NSObject alloc] init] autorelease]);
类似于C语言一样的内存泄漏我们就不说了,我们来讲一讲对象作为参数的时候。比较上面两行代码,都打印了一下NSObject的一个实例,这个实例是作为参数而被创建的,该片内存地址没有任何持有者,但是内存空间确实是被开辟出来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可以使用release来立即释放,通过持有对象,调用对象,释放对象流程就太过繁琐了,所以这里可以使用autorelease关键词来自动释放对象,这样在该对象被使用完后,该对象会被自动释放。便利构造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