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
酷热难耐,难得太阳躲懒,厚厚的云携带着凉意,一扫多日的闷热,真是个出游的好日子。我带着儿子,约上好友和她的女儿小婕,准备去石头部落玩。
车开出小城,孩子们的目光被车窗外的风景吸引,绿意葱茏的树,水雾弥漫的湖面,还有山岭上若隐若现的白色农房……同龄的添添和小婕随心所欲地聊着。
二十几分钟后,车驶入通往乡镇的道路,车少、人少,满眼深深浅浅的绿。“这是什么?能开吗?”小婕指着车顶上开关说。
“这是天窗,我给你打开。”添添从后座直起身,打开了天窗,还把头伸到了天窗上面。
“这么好玩!我也试试。”握着方向盘的我虽不敢回头,想必小婕满脸欣喜,“哇,好大的风,哈哈——”车顶的风吹起小婕的头发,有力地“抚摸”着小姑娘的脸颊,她的笑声在风中回响。
添添受到了感染,央求道:“该我了吧。”于是,车窗上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车子驶过村镇,公路在起伏的山岭上延伸开去,宛如大地上灵动的飘带。“我们来玩come on 吧?看看后面有车没有啊?”小婕提议。添添立刻回应。
“来了,来了,前面一辆三轮车,你说啊。”
“车上有小孩,我不说,你说。”添添怕出头。
“行,come on,”在车窗上看风景的小婕大声地喊了出来,车里的添添也喊了出来。似乎三轮车上的孩子没有回应,两小孩开始猜测原因。
我们的车超过三轮车时,车上有几个中年妇女,一个小孩围在其中,估计人家正听身边大人聊天呢,那顾及到他们俩。
“我看到后面有辆红车,有个小孩也站在天窗那儿。咱们试试?”这次添添发现了新目标。
好嘞,两个孩子轮流从天窗探出头,冲着后面车上的小孩发“信号”。“他好像在说ABC。”
“真的,是这样说的!”
两个孩子欢呼雀跃。天空中的阴云流转,周围的山峦上雾气弥漫,都遮不住俩孩子的兴奋。
“come and we!”
“come and we!”
哈哈…….这笑声响彻在静寂的乡间道路上,惊起路边树上的知了,扑楞着翅膀,“知知”地叫着。
“他们的车一直跟在咱们后面呢,我看清那个孩子了,他笑了……”小婕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竹筒倒豆般说个不停。
添添又探出车顶:“他们离咱们不远,我给他招招手,他也招手了。”
真的吗?我从后视镜看过去,一辆红色的小轿车的确在五米远的距离,莫非是显拐弯处没法超车?我特意在道路平直时放慢车速,谁知那辆车似乎并没有超车的意思。
这下,两个孩子更欢实了,频频探出车顶。我和好友打趣:“人家会不会觉得咱们的车有魔法,一会儿变个男孩,一会儿变个女孩?”
哈哈——又惹得两个孩子大笑起来,十岁的他们自然不相信,或许他们想到那个孩子看到他们这样的举动,也会觉得新奇好玩,因他而欢笑吧。
不久,我们到了九皋镇的小街上,准备吃饭。那辆红车缓缓地擦从我们旁边开过,司机是位男士,笑吟吟地看了看我们。
“嘿,那个孩子给咱们挥挥手,好像在说再见呢!”说是再见,只有欢乐,没有悲伤。路途上的朋友,不知姓名,不知去向,却因为天窗有了这段奇妙的机缘。
矛盾曾在《天窗》中写到:小小的天窗是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今日,衣食丰足的两个孩子也从天窗里找寻到他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