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仙人掌或者是骆驼,也无法做到长时间脱离水而存在,更何况是体内含水量达到70%的人,就算是再美味的食物,光是一直吃也只会难以下咽,食之无味。
家里的老人们常说:光是吃不喝的话,无论吃什么都没法消化。这种话虽有哄小孩喝水的成分,总是有流传下来的道理。仔细一琢磨,从杜康发明酒,再到酿酒技术普及,吆喝店小二的时候话就得多说一句,仿佛熟牛肉和酒是标配;300多年以前红茶被运回英国国内之后,立马就风靡全国,咸的三明治、甜点和水果,什么都可以跟茶搭配,然后度过一个下午;非洲的那群羊兴奋地发现了咖啡,结果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了大众化的饮料,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菜单。
对于吃饭,始终逃不掉饮品或者是湿食。提起粤菜,自然而热会想到老火煲汤,熬到汤水发白,飘着满满的胶原蛋白,取个靓字;四川、重庆酸辣粉,汤中飘着葱末、姜末、蒜泥以及红油,一口汤下去酸辣爽口,祛风驱寒;北京的鱼头泡饼加着酱汁反复炖,可咸可辣,从饼到面,均可蘸汤,一菜两吃;西北人一碗羊汤,一个馍,掰碎了扔里面,肉抢不了面的筋道,面夺不去肉的细腻。
但以上这些都是特意做出来吃的,美味却无法行走,更讲究之处,汤火不能灭。唯有面汤才是真正的原生汤。
北方人不爱吃米饭,一方面是因为粮食产区的问题,水稻多种在南方,另一方面北方天寒地冻,米饭甚至都没办法维持多久热气,更不用说驱寒,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假若没汤,米饭的伴侣多是白开水或别的饮料,吃面,面条一仰头,面汤再仰头,抹汗三仰头。
白皮面是最百搭的一种面食,面汤也最为常见。加水、沸腾、下面、起锅,捞完面条便是盛汤。热气氤氲之中,汤勺带着半勺汤半勺气出锅,盛在碗里。白皮面汤上漂浮着星星点点的淀粉粒,就像显微镜下的草履虫,飘来飘去,汤底沉着长长短短的碎面条,因为浸泡时间太久呈现出浆糊状,让透明的水变得浑浊,一碗下肚,嘴里满是颗粒感,经过唾液分解,满是淀粉的甜味。
外表同样是白色的,还有拉面。严格意义上讲,拉面与白皮面并无二致,区别仅仅存在于外在形象,但汤水体现出来的却并不是这样。拉面汤虽然也是浑浊的,但是却呈现出羊脂玉般的颜色,乳白中微微发黄,如同一块随身多年的玉,无时不刻在滋养着人。这种区别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拉面在成型之后往往会抹上一层油,为了防止面条粘连缠绕,面汤会微微染让油的颜色,展现出一副好品相,也无外乎拉面要比白皮面贵些。
山西人很喜欢吃搁锅面,做起来方便又下料,制作工艺也不麻烦,炒肉炒菜,煮面煮菜,起锅。搁锅面须得带汤吃,吃完喝,因为炒过菜和蔬菜本身特性的缘故,搁锅面汤的黄褐色看起来深邃又诱人,飘着的油花压抑着汤面下蔬菜的热情,总是让人不禁想起林则徐用热油戏弄洋人的故事。吹开油花,抿口汤,夹一二豆角或土豆,仿佛整碗面的精华都能浓缩于此,受用无穷。
岐山臊子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种面而言,臊子汤才是最重要的,如何配汤,会决定一碗面的成败,所以才会有七分汤的说法。臊子面汤中有翻炒过的肉丁、木耳、鸡蛋、萝卜丁等等,加了红油,辣香辣香,加了黑醋,酸甜酸甜。
提到岐山,就不得不再提陕西的另一种面食——裤带面,也叫蘸水面,光听名字,就大概清楚了这种面主要在于汤水。汤面分盆装,每人一碗汤,汤里的主力是西红柿炒鸡蛋、醋和蒜泥,如果可以,还有油泼辣子。在等面条端上来的时候,可以先喝汤,有醋酸和西红柿的酸,有蒜的辛辣和辣子的泼辣,就着炒鸡蛋的油味,酸辣可口,嚼一口绿叶菜,满口生香,面不过就是进来蘸蘸味道,还要它做甚?
粤菜之所以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它的全面性,就连面条都能做的有声有色。云吞面、竹升面,都是碱水面,面粉中加碱去除酸性,又能让面条更为筋道。广东炎热的天气下,只有碱水面才能浇灭火气,面汤更是与气候相得益彰,若是再加些牛腩或者耗油,来些浇头,吃完不能再舒服。
对于真正喜爱面食的人来说,面汤也是美食佳肴,千金不能换。饺子汤里面有细细的碎馅,老北京羊肉汆面借用了羊肉的味道,宁夏的生汆面会用鸡汤打底,莜面抿面会配着清汤,更不必说日本拉面会用高汤稀释酱汁,酱油、味噌调味,韩国的面汤里配满了海鲜。
面吃多了,就会发现面汤才是真正的灵魂。老人们将“原汤化原食”嘟囔了一代又一代,即便是没有任何功效,喝一碗面汤也是对于长辈和传统的一种尊敬。更何况,但凡吃面总得吃到额头冒汗,全身毛孔打开,喝一碗面汤,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抵御风寒,撑起腹部,视觉和感觉上就有了饱腹感。离家在外之时,心总是会随着境遇不断地起起伏伏,尤其失魂落魄之际喝一碗面汤,便是天下最好喝的东西,见到碗底,心也算沉了下来,再无可担忧之事,充满豪情,无非求碗面汤喝,吃饱变暖不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