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工作略有闲暇,想结合以往的兴趣爱好写一些随笔,顺便提升自己的笔力,那就开一个历史名人的合集吧。首先想写的就是著名鹰视狼顾版冢虎、封建朝代篡位开创者、从白到黑的杰出实践者、洛河著名宣誓人——晋宣帝司马懿。
首先讲这位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脸谱化形象,在各家各派的眼中都争议颇大,理解他的人认为他只是顺应的世家大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潮流,反对他的人那就很简单了,当街弑君杀手之父不是白叫的。我准备分几篇文章来详细解读他在大魏朝堂上的不断转变。
司马懿,字仲达,出生于公元179年(也就是东汉光和2年),这一年正还是汉灵帝醉生梦死的时候,但这时的大汉王朝却已有了风雨飘摇的征兆。司空袁逢被免,太尉段颖自杀,春季大疫地震,夏季出现日食,秋季又是巴蜀蛮族叛乱,司马懿就是在这样动荡时代出生于河内司马氏这样的当地大族之中。司马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因排行第二,故获字仲达。
史书上说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就是小时候聪明爱学,熟悉儒家礼法),可见司马家当时的家风还是以忠君爱民为主(不知为什么也就隔了两代人,就能干出当街弑君这样空前绝后的大手笔,也是蛮离谱的)。在他弱冠之前,当时的南阳太守杨素和尚书崔琰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行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常人”。他的少年时期经历的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擅权等诸多大事,他们司马氏也因为时局动荡四处避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小仲达早早感受到了人间疾苦,少了一些大族子弟的纨绔。
在曹操迎回汉献帝主持大局之后,其父作为京兆尹,他们一家也都随迁许都。司马懿在这一时期才逐渐找到入仕为官的机会,建安六年(201年),在他23岁时他被地方郡中举荐为当地州郡上的一个小官,时任司空的曹操知道他的才名后便要征辟他入司空府任职。此时的司马懿可能是出于对曹操在朝中跋扈做派的反感,也可能是出于其大哥司马朗已经为司空府打工,秉着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的想法,他称自己有痛风病,起居有碍不能履职。曹司空本就是疑心病重度患者,还能让你个小角色拿捏了?当晚就派刺客去司马府打探虚实,佯装刺杀在他身边一顿比划,但是司马懿岿然不动,定力十足,刺客也拿他没有办法,回去向曹操报告说司马懿刀架脖子都不跑,估计真是腿脚不便,曹操就暂且相信了他。(这段典故出自《晋书·宣帝纪》,我估计是有给司马懿贴金的嫌疑,这种隐晦的事曹操还能让史官写出来?再说了半夜往当朝大员府里派刺客,还讲点官场体面吗???)。
等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升任大汉丞相,这次强行把他抓来当文学掾(这个职位就是管教育、礼仪之类的工作,一个闲职)。司马懿出于恐惧和无奈,只能委身去丞相府任职,但是当时的人都没想到,这竟是他走向这乱世权力巅峰的开端,既然躲不过这风雨,那便成为这时代的弄潮儿。他在丞相府任职时工作勤勤恳恳,很少出错,积极想营造一个老实本分的工具人形象。
但是他业余又与曹丕来往甚密。在赤壁之战后,曹丕和曹植两位公子的权力争夺战逐渐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大核心议题,司马懿作为当时负有才名的一时人杰,再加上他本身也不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自然是要参与到这次的权力漩涡之中。至于他为什么选择了曹丕,我觉得大致有三点理由:首先是曹植才华横溢但举止轻浮,政治上很不成熟,和司马懿的性格相悖(司马懿是历史级的乌龟性格,讲究的就是老成持重);其次曹植在丞相府中已经选择了家世和名望更加显赫的杨修作为助力,曹操也默认了这一点,司马懿此时再去投奔已经落了后手,这也不是曹操所乐见的,曹操就曾经对司马懿“使与太子游处”,或明或暗的让他与曹丕亲近;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曹丕本人行事谨慎,且屡屡向司马懿示好,在长子曹昂和幼子曹冲去世后,曹丕已经是事实上的爵位合法继承人,朝廷老臣也大多支持曹丕,支持曹丕就是支持了自己河内士族的立场。
接下来将是司马懿开启其权力之路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世子争夺战时期,他正是在这一阶段奠定了自己曹魏创始人团队的地位,为他日中走向权力中枢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和群众基础。具体他是如何助曹丕登上帝位的我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描述,希望喜欢笔者文章的大大抬手点个小赞哈~您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在评论区费心写一下,在下一定虚心听教,努力提升自己的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