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言“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如果父母能够放手和赋能,既给予孩子选择和尝试的机会,又给予其方法和策略的支持,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就能让孩子从愿意独立走向学会独立,进而爱上独立。
举个例子:两个小孩,两个家庭
第一个小孩(小明)读幼儿园大班,每天放学回到家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小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亲戚们都说:小明的妈妈太溺爱孩子了,孩子这么大生活能力那么差。
第二个小孩(小刚)同样是读大班的小孩,每天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放学回家还会帮妈妈做些家务。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在想,是哪里的方式方法不对吗?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
其实做家长的疼孩子很正常,但是疼爱不是溺爱,不代表什么都替孩子包办,长此以往孩子自理能力差,进入社会了适应能力也会和别人差一大截。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孩子诸多学习生活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可以直接导致学生成绩等各方面低下,造成不求上进的消极心态,学习上甚至导致辍学,并影响人格的形成。
那么我们父母应该如何去做,如何让小孩爱上独立呢?
1、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想让孩子更独立自主,可以让他们参与做一些家务,比如摆放餐具,给植物浇水等。
让孩子参与做家务,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参与和贡献是很重要的,这会让孩子在不同的角色里成长。
2、不要强迫孩子
父母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能强迫孩子做他能力未达到的事。
我们想让孩子尝试新的东西,变得更独立自主。可是如果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就去强迫。这可能会事与愿违,让孩子感到挫折和失败,而不敢进行新的尝试,他们就会更加依赖我们。
可以先让孩子选些简单的任务来做,比如说收拾玩具、铺床,或者把书放进书包里等等。
3、让孩子来做决定——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你可以逐渐尝试让孩子做一些决定,这样孩子就知道他的想法是被重视的。
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决定是要吃苹果还是香蕉?出门时是要穿红色还是蓝色的鞋子?
准许孩子做决定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更会鼓励他们愿意独立思考。
4、寻求孩子的帮助
大多数时候孩子都要依赖父母。其实做家长也可以请孩子帮你。
比如拿个东西,或者研究一个玩具怎么运转的,你可以说,“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你有没有主意?” 或者简单地说“你可以帮我吗?”,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他们也会为此而骄傲,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更愿意独立自主。
既然下定决心让孩子学习独立,就不能有点困难就半途而废。
适当放手,让孩子多些动手的机会,对于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很重要,同时也能促进孩子更加独立。
自我意识和渴望独立是人之天性,但是独立人格的形成却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从认知建立到情感体验再到行为养成的过程。
所以作为爸爸妈妈们也不用太担心着急,学习都是需要一段时间,一段过程慢慢培养的,小孩在学习成长时,父母也应该学习如何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