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的/碎片出处
- 碎片出处:## 学者秘籍: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 笔记内链:
- 阅读目的:了解思考问题的不同境界
读后收获/感受
-
要点一:提出者:梁漱溟
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
要点二:第一层境界:****因为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形成主见)
-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
要点三:第二层境界:****有主见乃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发现解释不了的问题,并开始思考
-
要点四:第三层境界:此后看书听话乃能得益(融会贯通)
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与自己观点相应证
对于与自已理解不同点,求解决、了解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
要点五:第四层境界:学然后知不足(知道不足)
明白问题之不可轻谈,前人所看之高过我,天地间事理为我未及知者之尽多
心虚思密实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
要点六:第五层境界:由浅入深便能以简御繁(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
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
要点七:第六层境界:是真学问使有受用(运用自如)
有受用没受用仍就在能不能解决问题。
因其有得于己,故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
要点八:第七层境界:旁人得失长短二望而知(一览众山小)
学问过程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
旁人的浅薄、深度、程度,自己都可以判断
缘于自己也是深浅精粗的层次都经过
要点九:第八层境界: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精辟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