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在浅溪里的螃蟹,喜阴冷,经常躲在两块石头之间的阴影里。
老梁(化名)的摊位没有在路灯下,而是在两盏路灯中间最暗的地方,躲在灯光下的阴影里,不走近甚至看不清他的面容。
老梁坐在自己的电动车上,电动车靠在墙上,距离摊位足足一米。
我指着地上一字铺开的旧军训服问老梁:“这个怎么卖?”
我看起来并不像一个真的会买他旧军训服的人,老梁并没有从电动车上下来,而是从右边夹克衫里掏出一个苹果开始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见我还站着,老梁告诉我说,裤子八块,一整套15,还有那个鞋子。
我:“这不是新的吧。”
“都是从学校收的旧的,你们大学生不要的军训服。我有亲戚在学校里,十块钱一套收过来,十五块一套卖着玩玩。新的也不会卖这么便宜。都是你们大学生用过的,不要的。”在老梁眼里,我俨然一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模样。
“那生意怎么样?”
“有时候有的,就是少。这几天都没有卖(出去)。”
“前几天在对面摆摊的,也是你?”我指向斜对面的路问老梁。
“有三个人,卖那个充电线,卖眼镜的也有。今天他们没来,我下班了就没事过来卖着玩,就玩玩。我在这边工地做小工,一天一百块钱。能卖点掉,买点酒喝喝也好的。”说到这里,老梁的望向了隔壁的建筑工地,“没什么好拍的,都是一些旧东西。”老梁反复告诉我,这是“玩玩”,赚不了几块钱。
我放下了手里的相机,等到老梁吃完了手里的苹果,我跟老梁道别:“买点酒喝喝也好的,要走了,再见”。
没想到老梁跟我说了一声谢谢。
滨江的两盏路灯之间要走足足五十二步。回头看,摊位前来了一个年轻人,蹲下来开始审视这些“旧物”。不过老梁并没有搭理他,依旧坐在电动车上。
念大学的时候,我见过那个在寝室楼下装旧军训服的袋子。在我们的大脑中,这些袋子早就已经被送去到那些有需要的人手中。有哪个大学生会去追究换下来的一套旧军训服,到底送去了哪里呢?
也许,有些公益,只能存在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让我们无处安放的良心聊以慰藉。
可想而知,如今,还有更多的这样的袋子,未来也不会少。依旧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辗转过无数个“老梁”的手里,漂流着。
文字:by 19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