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第一”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三个习惯 。
我们经常听人家说“没有时间”,“太忙了”,“时间不够用 ”。
那么怎样才会时间够用?
有人把时间和事情划成四象限
1. 重要不紧急
2. 重要紧急
3. 紧急不重要
4. 既不重要也不紧急
“没时间” 那就主动
一 、“去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比如:八卦闲聊,刷电视剧,刷手机,无聊的闲逛,做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如本可以用机械化的偏要用手工)无关紧要的事情(要不要再买一套衣服或鞋子),一些无聊的电话及刷屏……
二、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如:一些无谓的聚会,凑热闹的活动,干扰电话 ,手机上的信息推送·····把这些事情减少到小于15%-20%。多出 65%~80%的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
三、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1.做一些准备事项,让后面的事情更顺利和有条理,减少出现状况的机率。
2. 做好预防工作,避免酿成大错,防患于未然,如做好防火工作,就会减少救火的次数。
3. 做好计划 ,学习计划,工作计划 ,出行计划 ,让一切有条不紊,即使出点状况也容易应对。
4.利用休闲,给自己充电 ,做一些关系的建立 ,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
·······
让自己“忙 ,但不焦虑 ”。
四 , 还有一些“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它必须马上处理 ,在这些事情我们并没有什么讨巧的方法,只能动手去做,完成一个是一个。只是在平时我们可以把它变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就像消防队员 “火场就是战场”,本来是紧急且重要的事,要是平时他们多做防火宣传及措施 ,如定期检查救火设备,老化电路整改,把救火工作变成防火,把紧急的事情变为不紧急的事情,把事情处理好。
根据以上的分析 我们明白所谓要事第一,就是要正确处理我们做事的顺序和时间,才不至于很忙,没时间,且焦虑。
前段时间,孩子回家经常先看手机,等我们快回来的时候 再开始做作业,由于有点急,又有点心虚,作业的质量就没那么好,各种丢三落四。然后是各种订正,巩固(如背书,朗读),每天做到十点多。当然这也直接影响我的心情,各种不耐烦,继而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每次陪孩子做作业都不是很愉快。其实这里面就含着做事的顺序导致一团糟的事实。回家孩子先做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刷手机(也许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休息下)到最后要做重要的事,却发觉没有多少时间了,然后就做得急。后来我就跟 他说,先做作业,有时间心情不会那么急,正确率就高,那样花的时间就少,剩下自由的时间就多,做其它自己想做的事就会淡定和从容很多,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有点悟到,叫他先做什么,没有以前那么反感了,不会认为自己是机器,被人控制似的了,但还是 需要我们不断的强化,才能形成习惯。同样的,自己也一样,需要随时辨别哪些是我的“要事” ,不要被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或紧急不重要的事干扰,打乱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