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在越南留学。10月,河内的夏天还没有结束。狭小拥挤的教室里,头顶上老旧的风扇吱吱地旋转,送来若有似乎的清凉。趴在课桌上,脑袋贴在黏糊糊的胳膊上,耳边不时传来老师讲课的声音,我却在心里计划一场跨国的逃跑。
于是,【大三·疯狂那年】系列诞生了——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越南出发,游览了泰国、柬埔寨,最后穿越越南。这大概是青春最值得纪念的一次旅行了吧。
(首站:【大三·疯狂那年】之泰国站——燥热、虔诚与明亮色彩
末站: 「大三·疯狂那年」之越南,越美 )
初到柬埔寨,首先感受到的是这个国家的贫穷落后与腐败。尘土飞扬的街道、低矮破旧的房屋、目光游离的行人……就连办签证的地方都有山寨的,还好少女多了个心眼,及时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才避免了上当受骗。来时也做了些功课,据说中国人必须给小费才能过关。过关时一拨人当中只有我和一个日本姐姐是亚洲面孔,日本姐姐排我前面,办好后对我各种比划手势,嘴里蹦出几个单词 “money... no!...” 哈哈,我感谢了她的提醒, 幸运的是海关一点没有为难我,蹬蹬盖好章就放我过去了。
提到柬埔寨,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吴哥窟。吴哥窟是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历经35年才修筑完成的寺庙。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建于12世纪,14世纪被遗弃(遗弃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此后一直隐于丛林中,与外界脱节。直到1861年1月,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披荆斩棘在丛林深处发现了吴哥窟,并出版了《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在其中对吴哥窟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但并未被世人信服,于是,穆奥准备二访吴哥窟,希望带回更多证据。不料,此次寻访他在丛林中感染疟疾,年纪35岁便病逝于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直到1866年,法国摄影学家埃米尔·吉瑟尔拍摄并发表了吴哥窟照片,才使得人们亲眼目睹了吴哥窟的雄伟风采。其规模庞大,气势雄壮,即使游览三天三夜也只不过是走马观花、管中窥豹。
随处可见的神奇大树。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长,缠绕在寺庙中,早已与其融为一体。
古墓丽影取景地
巴肯山日落
崩密列,名字意思是“荷花池”,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一个小时的车程。早已被摧残得不成样子,就这样以最原始的样貌展现出来。随处可见的乱石堆与栈道,穿梭其中好像在玩Temple run。(好吧,我才不会告诉你我的相机镜头在这儿磕了好几处,55555)
每每穿梭在庞大静谧的庙宇中,触摸粗糙而冰冷的石壁,总是令人浮想联翩。它们见证了太多兴盛与衰落,也隐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吸引着现世的我们不断去探究、考证。
吴哥窟的神秘,到底要花多少代人多少个世纪才能解读呢?或许,要许许多多年;或许,它的神秘只会随着年月与日俱增,吸引无数后人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