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01
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个物电学院的师兄,我还没有毕业的时候他跟两个朋友合伙在学校旁边的“堕落街”上开了一家青年空间。大学在一个小城市,虽说以旅游闻名,但设施以及建设皆颇为残旧,整个城市笼罩着一种退休生活气息。于是,师兄们的这一家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第一家青年空间。
在他们的朋友圈中,我似乎也见证着这青年空间的诞生,从这栋楼建成,到他们搬来水泥给毛坯房涂抹油漆,再到地板、天花、桌椅的完善,最后是小小的舞台背景墙用夹板做出一个空白的中国版型,用黑色马赛笔画下他们游历中国的路线。三个师兄肩并肩站在舞台前合照,意气风发。我记得青年空间开张之日是春分之时,万物复苏。
因为城市不大,这家颇有特色的青年空间以及他们的老板们被登上了城市的报纸头版。
小小的城市装不下渴望自由的脚步。
我毕业之后,他们转手了青年空间,在中国的边境自己搭建了一条南疆的旅游线,自己做领队带旅客游这片鲜少被国人熟悉的土地。从喀喇昆仑公路到塔莎,再到杏花谷。缅甸的落日、南疆的清晨……我从他们的朋友圈中,看到不同的四季。他们走过千山万水,我只是囿于朋友圈。
02
大学同专业不同班的同学考上了大城市的研究生,是国际教育的专业,现在在泰国实习,她在泰国教当地的学生学习汉语,也就是我们说的对外汉语老师,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大学的时候,学校也曾有韩国的留学生来过,他们说着不怎么流利的汉语,但写出来的汉字可能比有些同学写的字还要端正。我们学院的现代语言老师也曾经在外当过对外汉语老师,是一个很爱笑的老师,或许当时我的这个同学就已经萌生了想要成为对外汉语的心了。
而这样的她,大学的时候,曾经是住在同一层宿舍楼的同学,也是印象中积极学习的隔壁班同学,每次经过看到她是何其普通的女生,带着眼镜,捧着几本书。在校道上、在饭堂内、在课室中随处可见。在每个大四学生迷茫的时候,她在图书馆里面沉浸题海,远远看去就是一个严肃的学生,与学习无关的,也跟她无关。
毕业之后,却突然发现她的朋友圈开启了另一种风格,可以看到她穿着泳衣与朋友在沙滩上嬉戏,能够看到她穿着汉服在交流会上做着志愿工作,看到她给学生上课以及自己去上了泰语的课……是明媚清朗的异国风。
在出发去泰国之前,她在另一个城市的大学前,与所有出发的同学合影留念。然后,自己才明白,在相同的时间里,人生又有了不同的际遇。
03
朋友圈中存在着这么一对夫妇。其实在微信普及的很久之前,我就已经关注他们了,如果要追溯是在我初中时,混着豆瓣遇见他们的。
当时他们还没有结婚,是两个同样热爱画画以及摄影的两个人。他们有一群共同的朋友,一起在外面拍摄,展现出来的每一张都是让我觉得没得过分的照片。曾经有一张近拍妻子的,温暖橘黄的阳光照耀下,妻子戴着帽子回首一笑,是比阳光还要明媚动人的笑容。看过难以枚举的小说,这个笑容最符合我心中女主的形象了。曾经的他们就已经是让我觉得难以触及的存在。
当微信人人都在用的现在,我偶然下加了他们,也关注了他们的公众号。他们结婚已经8年了,自己的家藏在老城区的旧楼中,同时也是他们的工作室以及举办活动的场所,带给关注他们的人美好的花艺、剪纸……一切文艺美好的东西。最近更在城市中比较知名的展览馆中举办他们的作品展览。原来比他们摄影的照片,更让人着迷的是他们夫妻共同构思、一起图画的作品。而让人更羡慕的也许是他们相同的志趣,在这个出轨、偷情无处不在的时代,能够历久弥新的恩爱。妻子的笑容一直明媚如昔。
长大了,这样的他们仍然难以触及。
04
看别人的朋友圈,你可以看到别人的生活都充满成就,以及总能华丽转身,你只是为他们点赞,或者评论“喔~好棒!好赞!我也要这样努力!”。
但评论完了就忘记了,或许是害怕繁华背后的心酸?——无限风光在险境,师兄们自己做领队一路绿灯,也已面有风霜。隔壁班平凡的女生熬过多少压力痘痘才有今日的异国风情。很恩爱的夫妻如何保持热情,今天能够开自己的展览承受过几个冷板凳。这些都只是从他们的朋友圈中猜测的一二。我没有去做。
难,那又如何?似乎总有些人,在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还不清楚自己要怎么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走得很远了。而这些故事,其实跟我没有关系。我只是一个卑微的旁观者,在他们努力的时候,我刷着朋友圈。
如果你想要却没有迈开步伐,如果你想要却缺乏沉淀,又怎么可能成为被人羡慕的一个?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的羁绊束缚了你的脚步?还是都是借口?公平的时间,为什么对你这么不公平?
刷着朋友圈,当然不可能。这个朋友的圈,你在圈外,不在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