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习专业是为的什么?我认为是带来价值。如果学了这么多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能给你带来价值和实际的好处,那这个知识就没有必要学啦。当然有些专业虽然有它的独到的价值,但是由于自己的眼界不够或偏颇可能还看不到。
第二,什么样的专业最有价值?有人说学金融有价值,金融业的工资最高。有人说学理工的有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人说学管理最有价值,当领导不是一个人成功,而是可以带来一个团队的成功…….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本质。我认为决定这个专业价值的是稀缺性。注意是稀缺而不是稀少。比如吐火罗文这种专业,虽然学习它的人很稀少,但是由于对大众来说吐火罗文并没有什么效用,所以它并不稀缺。再比如学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很有用,但法律系毕业的很多学生就业并不好。原因就是由于每年法学院毕业的学生太多,也就是初级的法律服务并不稀缺。而高端法律服务市场的开价就非常高,那是因为高端的法律服务是很稀缺的。所以你看稀缺至少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需求,一是供给。
第三,我们应当如何挑选专业?很多时候我们把原理想明白啦,方法论就不用再说了,自然就明白了。根据上一点的分析,我们挑专业当然尽量挑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更大价值的专业,就应当挑那些需求比较多,而供给比较少的专业。落实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除了考虑稀缺性还要考虑另外两个维度,一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把这个专业学好;二是自己的兴趣,自己喜欢不喜欢。当然如果你对这三个维度都是肯定的回答当然是最好的,但只有很少,很少,很少的人在刚开始就能把这三者统一在一个专业上。一般这三个都是需要考虑的,你需要综合把握。并且这三个因素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但如果非要让我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认为是稀缺性。人的兴趣和能力都是主体的东西往往能够改变。但稀缺性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只有你看的准不准的问题,并不能通过改变自己而去改变一个专业的稀缺性。同时如果这个专业有稀缺性,能不断给你带来更大的好处。你自然会有兴趣继续学习,同时不断地实践也能给你带来能力的提升,从而进入一个正循环。
第四,如何学好一个专业?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工业设计,辅修工商管理,研究生读的是法律,平时坚持学习英语。通过这几门学科的学习,我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学习所有这些专业都像在学英语。你看学习一门语言无非就是学习两个方面,一个是表面上地词汇(包括语义和语音)+语法;另外一个是背后地思维习惯和逻辑结构。学习工商管理是学两个方面,一个表面上的学管理学的概念(相当于词汇)+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管理学的思维习惯和逻辑结构。学习法律,一方面学习表面的法律术语+法律程序;另一方面学习法律思维。后来我就思考为什么这么像?后来想通了-----专业知识就像语言一样,是人们在描述和处理这个世界时所形成的一种知识积累。是这个世界的象、术、道决定了所有专业的概念、方法和思维。想学好任何一门专业,如果明白这个基本的原理,也许能对你有所帮助。还有一个心法,几乎是所有学好所有专业二个心法。第一个法门是--沉浸法。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学习的奇迹,我们在三岁左右一般就能基本掌握一门语言。在从出生大脑未发育完成到掌握一门语言,仅仅用三年的时间。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无非是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你不断的练习,你不断的应用,最终你不自觉地就掌握了。第二个法门是---翘脚学习法。那你要怎么练呢?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发表了一种被广泛证实有效语言学习叫做i+1理论。这个理论是说你要不断练习i+1的部分。i是你现在的水平,练习i及低于i水平的东西都无法增长你的学习效果。学习的东西太难(i+2及以上),也会降低你的学习效率。我管这种学习方法叫做“翘脚学习法”。就是总是练习那些你翘翘脚才能够到的东西。通过这两个方法来学习你所面对世界的象、术、道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