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教育方面的书比较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女儿快要进入小学阶段,对于教育更加的重视起来,了解到此书是源于另一本《重塑孩子的教育》一书,他们讨论的都是教育方面的问题。
看完《优秀的绵羊》本书花了约7小时,整体总结下来,分为三大问题:
第一部分:何为优秀的绵羊?
第二部分:大学的使命是什么?
第三部分:我们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此片文章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总结本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思考。
一、何为优秀的绵羊。
所谓优秀的绵羊,是指受过优秀教育的精英人群表面成功、优秀,而实际上内心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又极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标感。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人群,与精英教育系统脱不了关系。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好的几所大学是“哈耶普”,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如今的教育系统熏陶下,都渴望能够进入这样的高等学府,学生从孩提时代到青春期,无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家长开始,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不管孩子的特长是什么,今后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只要能进入知名大学,就算功德圆满,为家族增光了。
可是我们不知道这样的高等学府原来是贵族们的领地,是上层人士所维护的圈子,至今虽然有了对外招生的名额,但是其录取条件也是很多家庭望尘莫及的,因为他们的招生要求就是为有一定经济条件而设置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需要家庭从小就需要花额外的费用来培养。比如只有在大学预备高中才有的体育项目,如击剑,划船等,以及具备一定高度的艺术造诣,要做到这些,其背后需要时间成本和家庭文化支出。
除此之外,因为招生要求的需要,很多优秀的品德看似也不那么纯粹,比如展现“服务”精神,而这种“服务”无非就是现代版本的贵族式恩典,是一种对低端人群的施舍,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随着录取率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概率,疯狂满足招生要求,有的学生甚至参加了10项课外活动,但是其真正目的是什么?与自己的理想的生活有没有关系?都不得而知。唯一的答案就是超越他人。
二、大学的使命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按理应该是追寻生命的目的,即社会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存在的意义。
可是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上大学只是为了拿一个文凭或者是满足亲朋好友的期待。对于人生应该如何度过,应该选择哪些适合自己的专业,都没有认真想过。
在如今金钱之上的社会,对于专业的选择以实用性为导向,哪个专业今后赚钱多就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而这样的结果是,人到中年,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是内心真正喜欢的。
而创建自己的生活需要精神勇气,需要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传统和平庸决裂,与内心那个声音并肩作战。
大学的使命应该培养学生这样的精神勇气,应该引发学生思考“我应该如何生活?”以及“我该如何创建这样的生活?” 这样重要的人生命题。
也就是说大学的使命应该是帮助学生建立真正的自我,有勇气创造自己的生活。
三,我们在大学应该学什么?
在大学我们应该学什么?
书中提到了博雅教育,博雅教育所探究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对知识的溯源,而不是去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不是吸收知识,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
相比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更确切一点,就是批判性思维。因为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论证。
博雅教育中也包含人文经典,博雅教育更像是金字塔的基石,虽然走出校门后,大多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但是基础没有建好,在专业领域不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因为博雅教育,是夸学科的教育,它培养了学生多维度的思考方式,比如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人类行为特点,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体会人类行为,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认识现实,也可以从数学或物理的角度思考现实。通过诸多角度的比较,头脑才会变得更加敏锐,更加灵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善于质疑,思想更加严谨。
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创意性人才,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在他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描述了对未来的展望,他强调,未来的主流是能够建立新行业、创造新工作的人群,而并非服务于现有行业的人。
所以着眼未来,在大学应该学习人文经典、艺术、跨学科、探究式学习。建立多维度、批判式思维模式,学习学习的方法,具备创意、创新精神。
最后总结以上三部分内容:
1.所谓优秀的绵羊是如今精英教育系统下的产物,她们大多是学霸型人才,为了适应高校的选拔条件,不懈为之努力,但却忽略了自我研究,自我认识以及失去了开创自己生活的勇气。因为是在精英教育系统中成长,思维模式大多跳不出那样的框架,大多过着别人期望的生活。
2.大学的使命应该培养学生认识自己,找到自我,应该培养其精神勇气,敢于开创自己的生活,而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3.而大学中需要学习的就是思考方式与批判性思维,通过博雅教育, 通过跨学科学习,探究式学习,培养独立思考方式,具备创新精神,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