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蚊子”》
提起蚊子,大家会马上想起那可恶的虫蚊。你们有所不知,闽北也有一种“蚊子”。
早春,我的奶奶走过田间,看到一种朴实、优美的草,就知道该有农民来洒种了。这草名“水菊”,在农民要做农活前生长。因为它长在水边,又有着菊花的香气和姿态,所以它就有了这个名字。水菊和米打成糊,煎一下,加上目鱼干、肉丁等料,就做成了闽北小吃—“蚊子”。
虽然“蚊子”的学名叫“水菊丸”,可我还是喜欢奶奶教的这个名字。我的奶奶是个很细心的人,她给我们吃的“蚊子”总是很大。别人家都觉得没必要跑更远的路去买大“蚊子”,只有她知道,大大的“蚊子”才满足得了我们家的大胃口。
吃的“蚊子”会从清明陪我到端午,那时,就会有无数的花蚊本尊来到闽北光泽。但我依然会来到我的老家,也就是光泽。初夏的光泽万物生长,我和小伙伴经常在树丛中游戏。这可乐坏了蚊子们,我们裸露的小腿可是它们五星级大餐。带着满是红肿小腿回家免不了被奶奶的一顿痛骂,可骂完之后,她又很小心的用芦荟涂我的脚,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时间过的飞快,冬天的小雪赶走了蚊子,光泽的老人家也开始“闻子”。我老家在一座小山上,空气十分清新。一有辆归乡的汽车,就有一阵对老人家来说刺鼻的气味。每当有这种气味出现,所有的老人都会认为是自己的孩子回来了,可大多都是失望。但每年的新年前后,我们都会按响老家门口的门铃,说“奶奶,我们回来了。”
一旦有人跟我提起“蚊子”,我就会记起这三“Wen ”。这家乡的三“wen" ,总是在提醒我,多回老家、多陪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