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事物的深层原理,运用到另一种似乎不想干的事物上去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深层类比思维。
举个例子:
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就是基于人体生理上的代偿功能原理,建构出来的。
我们还知道,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一个人考量的内部细节越多,他做出的判断就越极端。当人们过早地发展专业化,一下子钻进去了,看待事情的思维模式就会越来越狭隘,看什么都像是我这个专业的。打个比方,这些不断细分的专业圈就像俄罗斯套娃,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人们被划分为某个子专业或某个子专业的子专业,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利于培养外部视角的。
比如上面这句段话,把一个人过度专业化后的思维模式,和俄罗斯套娃的结构进行类比,你是不是感到非常生动。
再比如下面的这段话也是深层次类比思维:
明白消化蛋白酶是如何形成的,就会发现,我们的思乡病,其实就是思童年的饮食。这是因为人的消化蛋白酶,受儿时饮食的影响,对外面的食物消化不良。一般的科普,到这里就结束了。而阿城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文化也有“蛋白酶”。比如,母语就在制约着你的思想方式,由此产生了对其他文化的不适应。
深层此类比,要求我们有跨领域,跨学科的眼界,我们可以把一个领域的知识原理,迁移到另一个领域,这样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叫——跨界。
要想跨界,起码要对各个不同领域都有所掌握和了解,如果过早专注于单一领域,那么何谈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