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最近看完的一本书——《流血的仕途》,作者是曹昇。这本书讲述的是李斯的一生,从他告别家乡来到咸阳后,在仕途上是怎样一步步晋升,是怎样辅佐嬴政建立统一的大秦帝国,而在嬴政死后,李斯的命运有发生了什么改变,最终迎来了怎样的结局,这些你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李斯其人,于我个人而言,知道但并不了解,而但凡是能在历史教材中占有一页之地的人物,肯定不简单,值得我们花一点时间去走近他,因为正是由于课本篇幅的限制(或者某些政治因素),课本上的人物形象总是平面而单一的,就拿秦始皇嬴政来说吧,一说到他我们联想到的便是“一统天下”和“焚书坑儒”,形象也是威严而残暴的,可这样一个人也曾是个毫无威严可言的受人欺负的人质,也曾是个英俊的少年,是天下七王中最美的王。
官场沉浮,勾心斗角,明枪暗箭,城府算计,斗志斗勇,名利场上谁都躲不掉,这些内容书中都有涉及,然而却不只限于此,作者没想让这本书成为一本官场生存指南,这也是我所乐见的,说实话对于所谓的厚黑学我是没有兴趣的,作者偶尔流露出的自己的观点倒是很让我惊艳。
作者写道:“19世纪英国首相帕斯麦顿曾经说过:‘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都什么论调?化外之民,犬戎蛮夷。有奶便是娘,动物便是如此,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难道就不能有更高一点的精神境界?”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在车上,闭上了眼睛开始思考,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谁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我虽然从未践行,但也从没考虑过这句话是对是错,或者说喜不喜欢,不过如果一次都没有这样做,自己在潜意识里大抵是厌恶的。怪只怪太多的影视剧和书作中都在反复宣传诠释这句话,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导致我们虽然在潜意识里觉得这话听起来不是那么悦耳,倒也默认了它的正确,谁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呢。直到第一次看见作者对次提出质疑表达反对,我才反应过来:当今社会,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衡量成功甚至幸福的标准是财富,以成败论英雄,以利益为毕生的最大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可不正好就只有永远的利益了吗?
长大后才发现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还存在大量的中间灰色地带,三观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如果你有幸得到高人指点或者天赋异宾,能够早早就找到并且认同一些准则,那你的三观就能很快建立,知道该如何生活。大部分和我一样依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道路上摸爬的大众,怕只怕你习惯了接受,怠于思考,或者没有勇气去思考。人们都说有能力的人改变世界,就像书中的主人公李斯那样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进程,没有能力就适应环境,可如果这个适应里包含着妥协的成份,我还是喜欢那句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话:“达则剪辑体现,穷则独善其身。”总的来说读到作者的这段话是我很惊喜,惊的是第一次看见有人站出来表达反对,喜的是他说出了一些人的想法,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我仿佛看了一次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对撞:对方选择了利益,我方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想要捍卫人类的尊严。我暗自骄傲着。
论精神境界的提高,乃是一场修炼,它很辛苦也没有观众,不是网络游戏里的打怪通关,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什么等级要怎样升级,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仕途晋升或财富积累,看得见摸得着。很多人穷其一生去追求金钱,就算是世界首富也只能占有几十年的时间,而千年前的一声叹息,一首诗歌,一场梦,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一场流血的战争我们通过读书都可穿越一回,与古人同喜同悲,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回到这本《流血的仕途》,书名在很多书评中都被吐草,其实作者文字功力不错,以文言文为基调,穿插着英语和流行歌词的写法读来也很奇妙。书的名字可能并不出彩,但很正确,流血的仕途不仅仅指李斯,也是每个在宦海沉浮的人的宿命。
在行刑的最后时刻,李斯想到的是何不如当初不来咸阳,安心在老家带着儿子和家里的黄狗一起去追兔子。可是历史不容假设,人生也没有如果,就算再给李斯一次机会,他会如何选择我们也不得而知。
都说史家不幸诗家幸,可何为幸何为不幸?历史上不乏因仕途失意,贬谪受屈而诗才大涨的诗人,从此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既为自己赢得了身后名,又给中国的传统文学天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每读到此类介绍文人生平的文章,感觉作者好似带着一份难以抑制的喜悦,讲述这他们在突如其来的挫折中饱受痛苦而孕育出超凡的诗情。可我脑海中却常常浮现这样的画面:一道诏书,贬谪流放的消息传来,他们的妻儿家眷可能在根本来不及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慌乱地收拾这行李,甚至没有时间难过抱怨,就开始了去往偏远蛮夷之地的路程,命运就此改变,且不说门庭冷落的孤寂,光是这一路的颠簸流离就够受了……如果可以选择安稳平淡的生活,他们可曾愿意抛弃曾经的大福大贵?
命运真是个难解的谜,历史上既有以一己之力影响了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命运的人,又有多少怀有怀才不遇的抑郁。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选择,出身,时代,命运。想想平凡如我竟也有闲心考虑古人的感受,如果他们都可以再来一次,又会是怎样的结局?或许是命运选择了他们,让他们注定无法过完平凡的一生,不及农家有莫愁的感叹,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了。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