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致亲爱的提奥:梵高传》,一声叹息!
未读这本书之前,对梵高是知道一点的,当年老板的德国朋友来访,老板指定买梵高《向日葵》的苏绣送他,记忆犹新。实话说,那时,梵高的画,我欣赏不了,同样是《向日葵》,我更喜欢莫奈的。
知道梵高是闻名于世的大画家,不知道他27岁才立志以画为生;知道他死后成名,不知道他仅仅活了短短的37年;知道他生前潦倒,不知道他10年绘画之途是如此艰辛悲苦!
他是天才吗?天才也要经历十年的历练?他是疯子吗?为什么字里行间却有着哲人的思想火花?不疯魔,不成活,为什么他的现实世界却是如此悲摧,无路可走?
如果你也想一探究竟,就读读这本《致亲爱的提奥:梵高传》吧!
提奥,提奥•梵高,是画家梵高(文森特•梵高)的亲弟弟,比梵高小四岁,自出生起就是梵高最亲密的亲人。
《致亲爱的提奥:梵高传》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提奥的遗孀约翰娜•梵高追忆梵高短暂的一生;后半部分是梵高写给提奥的书信。
梵高自19岁时就开始给弟弟提奥写信,一直到生命的终点。幸运的是,这几百封信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是我们所能得到的了解梵高最翔实的史料。
梵高于绘画是有天赋的,这种天赋应该说是骨子里的喜爱与敏感。他的母亲热爱绘画,几位叔叔是画商,从小耳濡目染,虽未专门训练,偶有动笔,随心而作,却也有模有样。
只可惜起初一直并没有在绘画上潜心求学,之所以于27岁决定以画谋生,纯粹是穷途末路下的无奈之举。而此时,梵高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他要画的是彰显生命力的“后印象派”画作,为当时的主流画派不认可。
16岁时,梵高在叔叔的引荐下到叔叔做高管的巴黎古比尔画廊海牙分店,成为一位艺术品交易员。他有见地,受器重,20岁时被派到古比尔公司伦敦分店工作,收入、前途一片阳光灿烂。
22岁时因情感受挫,抑郁悲痛,被叔叔调派到巴黎古比尔总店工作,因不愿违背本心向顾客兜售他认为画得很差的画作,23岁时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在古比尔公司工作前期,正值大好青春年华,能接触到自己喜爱的伦勃朗、米勒、博斯博姆等名人画作,余瑕又能读自己喜爱的《圣经》和莎士比亚、维克多·雨果、狄更斯等人的作品,梵高如鱼得水,他与提奥往来的书信中多是交流对画作的探讨和读书心得体会,他写道:“多么充实的生活啊,感谢上帝的赐予!”这段时间的积累,为他日后从事绘画,排解苦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1876年4月被古比尔公司解雇,梵高就陷入了迷惘,生活也日渐艰难起来。先做了两年教师,随后决心从事宗教事业,像祖父和父亲一样做一名牧师,又因要学习数学、拉丁语、希腊语等大量基础课程遭受挫折,未能取得毕业任命书。
1880年10月,27岁时,在提奥的鼓励下,前往布鲁塞尔,开始了学画、以绘画为生的生涯。
这一画就是十年,虽然弟弟提奥不遗余力,物质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励,虽然梵高也一再给自己打气,但坚持了这么多年,画作依然无人赏识,三十大几无家无业甚至连自己也不能养活,几乎每一封信都向提奥诉苦,要钱,或者告诉提奥钱收到了。
1889年,他孤独一人在法国南部阿尔勒时,接到《月亮与六便士》的原型,当时已有名气的保罗·高更的信,高更因为生活的变故“不出一个月时间,我就会一无所有了。一无所有会给人沉重的打击……上帝啊,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钱的问题是多么让人难以启齿啊!”
这种难以启齿没有谁比梵高更有体会了!常年的难以启齿而又不得不启齿,不能不让人焦虑失落悲观,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在1889年的信中,梵高写道:“我经常会感觉到非常沮丧……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为绘画花费了太多,却没有任何收益,甚至无法收回成本。然后我就会非常难过,我的年龄也是个问题,现在很难再开始别的事情了。”
信念的毁灭是致命的,何况更伴随着疾病的折磨,梵高越画越力不从心,越画越绝望,在1890年7月10日的信中,他表达了对会成为提奥负担的担忧,又说:“所以一旦回到这里,我就会再次开始工作,尽管刷子几乎会从我的手里滑落。”这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状况,17天后,这个天才画家举起手枪射向了自己……
读懂梵高才能读懂他的画。提奥说他是“那些经历了时事变迁而遗世独立的人,会被一部分人欣赏却不被大众接受。”作为一名画商,他独具慧眼,作为身体里与梵高流淌着同样鲜血的一直陪伴着梵高的弟弟,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梵高。
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等到梵高被哪怕是“部分人欣赏”的那一天,更无法享受被誉为“后印象派之父”的荣耀,画作动辄拍卖出几亿的富贵。
提奥原本虚弱,受哥哥悲惨离世的打击,随即崩溃,于1891年1月25日,仅仅六个月后,追随他亲爱的哥哥而去。
兄弟俩一起长眠在梵高最后画《麦田上的乌鸦》的地方——奥维尔小城金黄色的麦田中,在麦浪温暖的怀抱中恬静安然,没有饥饿,没有严寒,没有世人的冷漠,再也看不见乌黑黑惊悚的群鸦袭来……
如果没有约翰娜不懈的努力,梵高也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
“在悲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或许这是我们每一个不被理解的灵魂更应该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