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完全是我遇到简书以前的真实写照,学生时代就不曾对语文有过累积,文学的匮乏成为我工作的软肋,从事成人培训工作10几年,我一直是培训班运行管理的高手,调配师资,课程沟通,课前破冰,课堂纪律,课后跟踪……掌握全局、一统千军的感觉我可谓是既自信又自负;20期/年的培训任务量,我深知调研报告的梳理与分析,培训方案的策划与设计,培训经验的总结与改进,是培训品质和项目迭代根本保证。每年院内优秀项目评比与汇报,让我切实感受到会干不如会写、会写不如会说的尴尬与难堪,看着同事汇报文稿的逻辑清晰和凝练精彩,语言表达的滔滔不绝和妙语连珠,佩服和嫉妒在心中此起彼伏,后悔自己年少时的不求上进。
缺啥补啥,既然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目标明确,练笔就是唯一的办法,可是天天练笔,我真是既不敢挑战也不敢想象,常人怎么可能做到,学霸丽卿姐坚持400多天日更新感恩欣赏日记,无疑是影响和带动我的练笔的动力和契机,60天简书的坚持,我彻底体会到什么才是付出和收获。
从不想写到想写的转变,记录生活是我写简文的初衷,丽卿姐说:事实描述+内心感受+肯定认可(感恩感谢)的写作格式,能够快速提升高观察力和觉察力,事实证明记录的过程就是澄清和还原的过程,每天的简文我可以跳出事件的本身,体会觉察自己和他人内心的感受,客观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动机,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出口,经历了打破固有思维、改变惯性思维、切己反思改善、唯心自问、提练思想和价值观优化的洗礼后,渐渐地我更加适用这种写作思考的习惯。
从没逻辑到有逻辑的转变,我曾经的写作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即便有千万个素材、千万个想法,千万个思路,一落到笔上怎么也呈现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杂乱无章,层次无序;习惯读书和听书,我虽然学到不少知识和理论,笔记了不少佳词警句和名人名言,可与文章结合的时候却不能达到想要的引经据典和呼应主题;一年听十几遍公文写作的课程,反复学习收集素材的方法和结构布局的技巧,写作的逻辑也没有多少提高。简书的60天,实实在在的写,认认真真的练,一点一点消化知识理论,一点一点引用佳词警句,一点一点梳理逻辑,阅读简友的美文美篇,让我越写越有思路,越写越有感觉,越写越想写的欲望。
从不擅演说到能说会说的转变,培训导入和课后催化就是我院班主任的软实力,一段精彩的导入能够快速破冰、营造气氛,一段精彩的总结可以紧扣主题、烘托气氛,一次气定神闲的导入和催化不仅要求文字的开门见山、伏笔千里和提纲携领,还要求脱稿表达的随性、灵活和凝练,上一次为陈老师导入和催化,我完全脱稿任意发挥,把平时简文累积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观点有逻辑有层次的脱口而出,赢得了老师和学员的赞誉和认同。甚至昨天朋友聚会的祝酒词,我的表达也是面面俱到、画龙点睛,语言温暖有力,逻辑清晰明了,朋友对我现在的能说会说简直是刮目相看,一求秘诀和高招。
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够坚持不懈的撰写简文,即便旅行我也没有因为不规律的时间和身体的疲惫而间断,回首60天,邂逅简书,坚持简书,让我看到一个不同凡想的自己,激发了自己从未觉察的潜能,未来或许我会成为一名简书达人,或许我的简文根本没人关注,都无关紧要,相信简书,付出就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