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中,鲁迅借由易卜生的戏剧《娜拉》中女主人公娜拉离家出走这一情节,引申出对中国当时社会家庭中女子地位问题的深度思考,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娜拉为什么要走?无非因为想要自由。她发现她是丈夫的傀儡,而自己的孩子又是她的傀儡,于是她要走。
在鲁迅的视角和感受中,把沦为别人的傀儡和操纵别人成为傀儡都视作了一种“不自由”的表现。一方面是被动关系,一方面是主动关系。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实际上存在关联。娜拉的孩子是她的傀儡,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受到了孩子的牵制,存在着一种类似羁绊的东西围绕在她的身边,看似主动实则被动。鲁迅对于娜拉这一角色的描绘和理解的细节,也折射于广大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以及伦理关系中面临的桎梏。这些桎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的解放与自由。
鲁迅又说了,“娜拉要怎样才不走?”他借《娜拉》作者易卜生的另一篇作品《海上夫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海上夫人》这篇作品中,一个女人先前的爱人突然寻来,她告诉她丈夫自己要去寻这个先前的爱人,然而他丈夫却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这个女人决定不走了。丈夫给了女人自由,具体来说是给了女人自主选择的权利,而这种自由,或者说是权利,正是娜拉想要的。
但娜拉终究是走了,娜拉走后怎样?“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鲁迅给出了答案。“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之类; 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 忘却了⻜翔 , 也诚然是无路 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女性正如同这笼中之鸟,别笼子关住了,她们是不自由的;可是外面的世界同样残酷,社会环境存在对于女性诸多限制,她们一旦失去飞行能力,便很可能跌落悬崖。如何才能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是物质基础。
可问题在于,对女性而言,社会上的经济权力总是偏向于男性手中,女性想要获得部分经济权力难于登天。从这一点看,娜拉即使脱离了家庭,在社会上依旧是他人的傀儡。因为财富分配的不均匀分化出阶级,更高的阶级统治更低的阶级。于是女性要争取财富平均分配,要争取平权。女性必然通过战斗和革命的方式为自己争得权利。这需要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更需要有敢于改变现状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错的不是女性,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会制度。阶级差异导致人人相争,那么就改革经济制度,弱化阶级差异,实现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
总的看来,鲁迅通过这次演讲表达了他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支持。他认为,女性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束缚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中。他呼吁社会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让她们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利于女性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往往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鲁迅更呼吁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女性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