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百花之中,我喜欢丁香!
丁香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适应性非常强,它喜欢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热、耐贫瘠。每年的四五月份开花,虽然每朵只有四个极小的花瓣,却因为是簇生在一起,盛开时满树芳菲,更有幽幽的清香,所以从古至今丁香都是人们青睐有加的观赏花木。
尽管人们喜爱丁香,可翻开古诗词看到的却是: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句句丁香,句句有结,满满的离愁别恨,凄婉哀伤。
这是为何?原来是因为丁香的花苞极像人们衣服上的盘花扣,那盘花扣可是几次穿插打结而成,所以被愁肠百转的人儿赋予了太多的相思和愁心。
又因为丁香花多为紫色、淡紫色或纯白色,紫色自带忧郁气质也极具神秘感,而白色则是清逸出尘圣洁优雅,所以即使丁香花热热闹闹地开满树,给人的感觉仍是素雅清淡亭亭玉立,带着仙气儿,可望而不可及。
最初喜欢上丁香是因为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的意境,像极了那时我的心境。
那年中学毕业没能再升学继续读书,这对于我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现实。我不甘心眼前的苟且,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哪,内心充满怅惘,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于是每天闷声干活,一句话也不想说。只有累乏了,才能倒头就睡,可睡着了又怎样!还不是一次次在漫天迷雾的梦中惊醒!辗转反侧之时,看书就成了我最好的慰藉。
那天读到《雨巷》,瞬间觉得有了懂我的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泪模糊了双眼,恍惚间,我就是那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寂寥雨巷的独行者,又仿佛是微雨中结着愁怨的丁香......
我的心事父亲大概是知道的,不然怎会常给我找事做,然后又帮我完成,不善言辞的他边干活边和我没话找话,我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回上几句。
那时家里有马车,通常是我出去割青草回来喂马。有次,父亲领我出去放马,在一处树荫下他把缰绳随意地往树上一缠就要去割草了,居然一个扣都不系!看着我惊讶的样子,父亲一边给我重新演示一边说:“这叫‘丁香结’,可是玄妙哩!越用力挣越紧,不用力反而会有松脱的机会,当然马儿是不知道的。”
我试了试,果然,如果不拉紧很容易就解开,可是拉紧了就成了解不开的“死结”。最神奇的是绳子根本没打过一个结,仅仅是在树干上随意地绕了几圈!
父亲说:
“有些事其实很简单,是人想太多了,就像这丁香结,捋清了绳子就知道根本没打过死结。
人也一样,哪能都顺风顺水?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捋清了也就松脱了,如果一味地钻牛角尖不出来,怎么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一辈子很长,也很短,不能总是和自己拧巴着过。”
我不语,但我明白眼前解不开的心结是我还没完全接受长大,还无法直面失败的打击,我奋力想抓住的就像这拴马的“丁香结”,越挣越紧令人窒息,可这“结”其实也很好解啊!只是我还没领悟。
想起了沟沿路旁的丁香,从未娇生惯养,寒冷的冬天刚收起厉色,它就感受到春的气息,哪还管春寒料峭,就只努力地绽出密密匝匝的如盘花扣的花苞。
如果你把花苞看成盘花扣,那心里自然会生出种种忧思感伤。可是,如果想到再过几天这些花苞将变成一串串,一树树的花,你是否满心欢喜地期待呢?其实,所谓的“结”亦如“劫”,不过是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丁香每年都会生出新结,然后是用最芬芳的盛开解了这些结,四季更迭的轮回中,它一次次完成了向上生长的梦想。
花有重开日,人无长少年,有些事不可追的,一味地沉迷其中不过是对生命的浪费。后来的日子,我逐一打开心结,终于亲手把挫折做成自己最想要的那枚勋章。
现在我读《雨巷》不会泪目了,但我依然喜欢丁香,淡淡的花色,沁人的清香,使春日喧闹的花海多出一丝清凉。
我也不会为丁香的荣枯而悲春伤秋,因为我早就在心里种下了一棵四季常开的丁香。
(图片皆来自网络)